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汤阴县小麦抗湿晚播工作专题访谈
发布:汤阴县农业农村局来源:汤阴县农业农村局时间:2025-11-17
分享:

主持人:大家好!由于今年秋季我县雨水偏多,耕地土壤湿度大,造成小麦晚播。汤阴县农业农村局指出要采取整地播种多项措施应对小麦晚播,确保明年农业丰产丰收。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汤阴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石岩海做客汤阴县人民政府网,围绕小麦抗湿晚播工作现场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嘉宾: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我是石岩海,很高兴通过“在线访谈”这个栏目和广大网民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晚播不等于减产,关键在于“以技补晚”。通过调整品种、增加播量、提高质量等措施,实现“晚中求早、晚中求好”,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基础。请大家围绕访谈主题踊跃提问并提出宝贵意见。

匿名网友问:土壤湿渍对小麦生产有什么影响?

嘉宾答:

1.“湿”:主要指秋收后田间土壤含水量过高,常因秋季降雨过多造成。土壤泥泞,农机无法下地作业,导致播种期推迟。

2.“晚”:指小麦播种期较当地最佳适播期显著推迟。通常,比正常播期晚7--10天以上即为晚播,晚15天以上则为过晚播。

3.主要影响:

出苗质量差:土壤湿度过大,易导致烂种、闷种,出苗率低,苗黄苗弱。

冬前积温不足:晚播导致小麦冬前生长时间缩短,有效积温不够,难以形成壮苗(如“单根独苗”越冬),抗寒能力差。

群体不足:分蘖数量显著减少,最终导致亩穗数不足,这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匿名网友问:面对湿涝地块,播种前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

嘉宾答:最关键的措施是“抢排散墒,宁迟勿滥”。

开沟排水:第一时间开挖或疏通田间沟渠,排除地表明水和耕层滞水。这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基础。

适时散墒:不要急于在土壤仍泥泞时强行翻耕,否则会形成僵硬的泥条,破坏土壤结构。应等待土壤湿度适宜,即“抓一把土,能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再进行耕作。

匿名网友问:晚播小麦在品种和播量上应该如何调整?

嘉宾答:

品种选择:可选择熟期较早的高产稳产品种,腾茬过晚地块选择弱春性品种,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播种量调整: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分蘖少,应适当增加播量。可根据不同播期、不同地块和不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每晚播2-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由于今年麦播种子质量高,土壤墒情好,晚播小麦增加播量应慎重,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减产风险。

匿名网友问: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有何不同?

嘉宾答:策略是“重基肥,促早发,防早衰”。晚播小麦应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增施磷肥,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蘗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肥力偏低麦田适当增加前期速效养分比例。在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结合浇水或降雨追肥,促弱转壮。

匿名网友问:晚播小麦的田间管理重点是什么?

嘉宾答:重点是围绕“促苗、保蘖、增穗重”进行管理。

1.播后镇压: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因苗开展冬前镇压、机械划锄,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提墒、出苗整齐,尤其对于疏松的秸秆还田地块至关重要。但是,不宜过湿时机械镇压,尤其不能播后重压,以免影响出苗。

2.春季早管:

早锄划:开春后,在土壤解冻、表层干燥时,及时用锄或耙进行浅中耕(锄划),可以提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和麦苗早发。

促控结合:对于群体较小的晚播弱苗,肥水管理要“早”和“促”,重点在返青后期至拔节前期追肥浇水。若群体达到预期,则按正常管理,防止倒伏。

3.病虫害防治:晚播小麦前期病害较轻,但春季生长快,群体相对密集,易感染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应加强监测,及时进行“一喷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