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笔者来到白营镇营丰家庭农场,见到农场主刘小娜时,她正坐在电脑前浏览芦笋种植最新技术的相关资料,手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刘小娜是我县2007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是远近闻名的芦笋种植能手,更是带领附近村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每年到了芦笋丰收的时候,她的农场里都会挤满来自山东、河北等地专程上门收购芦笋的客商。她种植的芦笋经过深加工之后,不仅畅销北京、杭州、南京等省市,还漂洋过海出现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市场上。她种植的60余亩芦笋,年收益能达到20余万元。同时她还为附近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带领大家一起从事芦笋种植,促进村民增加经济收入,不少村民都为她点赞。刘小娜的成功着实让人羡慕,但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执着。
在和刘小娜的交谈中,笔者得知,2010年她开始试种芦笋,当时并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凭着一股子钻劲和韧劲,她开始自己摸索起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最开始的10亩芦笋田就成了刘小娜的“试验场”。白天她下地查看芦笋生长情况,晚上翻书籍、上网查资料,施肥浇水样样亲力亲为,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到了2011年她种植的10亩芦笋喜获丰收。这也让初出茅庐的刘小娜尝到了芦笋种植的甜头。2012年为了提升规模,增加收益,她准备扩大土地承包面积。可当时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阻碍了她前进的步伐。她厚着脸皮,东奔西走找亲戚朋友借钱,但借到的钱对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到银行贷款,先后跑了多家银行,写申请、办手续,终于成功办理了2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扩大种植规模所需的资金问题。有了这笔钱,刘小娜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与周边村民签订了15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建成了60亩规模的芦笋种植基地。同时为鼓励刘小娜创业,大力发展芦笋特色种植,白营镇政府给予她每亩200元的补贴资金。
随着芦笋种植规模的扩大,刘小娜意识到原有的一套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为了进一步做到科学管理,提高芦笋产量和质量,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从山东聘请了芦笋种植技术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刘小娜边学习边积累,她的芦笋种植技术也更加成熟。“发展特色种植有规模才有市场,才能获得可观利润。单靠我自己单打独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不能长久立足的。只有带动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发展芦笋种植,才能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商。”刘小娜说。于是她对上门求教芦笋种植技术的周边村民,从来都不吝惜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在她的示范带动下,白营镇西隆化、胡营、南店、后湾张、花耳庄、西木佛等村群众纷纷加入芦笋种植行列,全镇种植面积1400多亩,每户人均增加纯收入4000元。2014年她还投资3万余元,建立了10吨芦笋储藏冷库,能有效延长芦笋的保鲜期,便于错峰销售。
“希望以后有了能力,能在自己家门口建立起芦笋加工厂,进行芦笋深加工,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直接对接海外市场,将小小的芦笋做成大产业。同时,现在我县的农村淘宝项目正发展的如火如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网络进一步拓宽芦笋的销售渠道,叫响自己的品牌,也是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谈及未来发展,刘小娜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