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帮助贫困户实现微心愿、邀请各行业专家开设文化讲堂、培养下一代……汤阴县城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群众立场,实践导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形式载体,打造平台阵地,在常态化、长效化下功夫,努力实现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城关镇高标准打造的一处思想文化阵地,于2020年1月建成,经过精心筹备于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内容丰富,活动精彩,开放仅三天,便吸引了1300余名群众到这里打卡,截止到目前共接待20000余名群众。全所分为红色城关展厅、精忠报国馆、志愿服务区和文化大讲堂四个功能区。其中志愿者服务区依托文明+实践的活动理念,设置了“墨香丹青”“红色驿站”“青春飞扬”“七彩童年”“巾帼风采”“铁血军魂”“美丽瞬间”“爱心交换”八个志愿服务活动场所。
传承信仰,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功能
铭刻入党誓词的宣誓墙、记录城关镇解放史及发展史的红色城关展厅、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精忠报国馆,让城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当之无愧地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如今,它已经成为城关镇及县直单位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及结对共建活动的首选之地,也是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开馆至今,实践所已经接待了160余批单位和组织,受益群众达20000余人,通过一次次生动讲解让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深入人心。
以文化人,担负思想文化传播使命
城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大讲堂是一处具有综合功能的场所。室内有110个座椅,配有多媒体设备。从开馆至今,这里已经举办了多次活动,青年道德讲堂、微党课、知识竞赛、儿童经典诵读、法律知识讲座、医疗保健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地起到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
培养下一代,素质教育如火如荼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践所把关注重点放在培养下一代上,多方沟通联系,整合资源,免费开设了珠心算、围棋、魔方、书法、英语、口才演讲、创意美术等课程,吸引了众多孩子参加。每逢周末,实践所便成了学习的殿堂,每个培训班全部满员,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跟着老师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暑假伊始,实践所为了让更多的小学生了解汤阴千年古县、三圣之乡的历史文化和岳飞精神,推出了“小小讲解员”培训课。由于报名的孩子太多,不得不紧急增加老师,分班教学。
扶持民间艺术,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
河南是豫剧发源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汤阴的星光艺术团和梨园剧社便是票友自发成立的艺术团体。实践所将他们请进来,为他们提供练习场所和演出舞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被实践所请进来的还有汤阴旗袍形体舞蹈队。这支纯由女子组成的队伍经常在实践所对面的公园训练,实践所为她们提供了大量的演出机会。旗袍队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把旗袍的古色古香演绎得淋漓尽致。她们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她们的表演深植人心。
实践所不仅为文艺团体提供支持,对热爱传统音乐的群众也给予热情帮助。几名苦于找不到练习场地的葫芦丝爱好者到实践所求助,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现在,每天上午你都能在实践所志愿服务区的“红色驿站”看到他们练习的身影。做为回报,他们提出免费教有兴趣学习的群众吹奏。
服务群众,提供健身娱乐场所
实践所里的巾帼风采和七彩童年是特地为妇女儿童健身娱乐准备的场所。每天周末,这里就成了健身爱好者的打卡地,练瑜伽、练踏板操,健身塑形,格外认真。孩子们则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折纸、剪纸,玩得不亦乐乎。
凝心聚力,志愿者队蓬勃发展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在常态化、长效化上做文章。为保证活动正常开展,持之以恒地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城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整合全镇资源,招募志愿者,联系志愿者队伍。目前,在实践所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达68支,志愿者服务队员1100余名,流动志愿者服务队8支,360余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城关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实践所工作人员的持续努力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必将越办越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汤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