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2号议案的答复
发布:刘国涛  来源:汤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1-10-28 16:43:05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关于乡村振兴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围绕“对外输出食品无质量问题”和“县域内流通的食品无质量问题”两个目标,创新实施“严格监管、智慧溯源、诚信保险、科普宣传、生态保障”五条路径,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党政同责”要求,紧紧围绕食品安全主要工作任务,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探索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全县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并持续良好,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汤阴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河南唯一的国家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全国唯一的“中国食品工业名县”,连续七届十四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一、强化监管体系,破解职能散、力量弱的难题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整合监管力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县级层面:2014年,在全省率先完成食药监体制改革,2019年,根据机构改革工作要求,迅速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知识产权、盐业等部门,第一时间设置副科级市场监管所。在公安局设立食药环大队,公安、农安、食安三安联动,定期开展“双随机”联合执法检查;投资8000余万元,整合全县检验检测资源,高标准建设省级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乡级层面:实现食安办、市场监管所“一办一所”全覆盖;各乡镇所同步推进规范所建设,办公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和设备设施达到国家、省级标准化基层所建设标准。监管人员数量基本能够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目前,城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达到15人以上、中型所8人以上、小型所5人以上,实现了场所、人员、装备“三到位”,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监管能力。村级层面:在全县298个行政村设328名食品安全网格员,承担最基层隐患排查、信息报送等职能,将监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打通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

坚持“四个最严”,坚持以法律为准绳,突出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先后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消除食品安全隐患。2016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立案调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77起,罚没款1319万余元,其中5万元以上案件64起,涉刑案件7起,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连续三年开展假冒伪劣食品集中销毁仪式,平均每年销毁10余辆中型卡车的假冒伪劣食品。经过大力整治,全县食品安全市场得到根本好转, 2019至今,全县办理食品类行政处罚案件472起,办理刑事案件22起,判刑13起,罚没款共计530余万元,现在全县食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已很难找到。

二、强化智慧溯源,破解不透明、追溯难的难题

利用“互联网+”在全省打造第一家“智慧食安”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一是开通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三个终端”,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严格监管和社会公众评价,三方合力,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二是顺着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建设绿色农产品、放心菜市场、透明生产、流通销售、放心餐饮“五大模块”,打造后台运行全程可视的“天眼工程”、“透明车间”、“明厨亮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透明监管和智慧溯源。2019年6月份,在由国务院食安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上,汤阴县食品安全诚信追溯系统被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评为“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示范项目”。目前,实现学校食堂、中型以上社会餐饮单位、养老机构餐厅等透明厨房建设3个100%,办证3个月以上的餐饮单位动态量化分级率达100%。安装360度高清摄像头186个,对全县所有农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记录农作物生长过程,并与后台联网,储存时间长达13个月。三是由点带面,全面推广,逐步将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智慧监管系统”。建立“福码”防伪系统,为食品办理“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食品的原料来源、生产流程、出厂检验等信息。成立“食安易源”微商城营销平台,连接溯源系统,打造智慧食品,“打包”本地企业产品及文化,向全国推广汤阴放心食品,助推食品产业发展。四是建设乡镇开放式食品安全快检室,免费面向群众服务,“你送我检”和定量抽检相结合。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食品快检每年均为6000批次。完善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公示系统,定期公示抽检信息,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五是全县所有学校、养老机构食堂、中央厨房等重点单位,“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单位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消费者点餐的同时可以对餐饮后厨实时监督,增强消费信心。

三、强化诚信保险,破解信用差、保障弱的难题

开展诚信承诺活动,签订诚信承诺书,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施行“红黑榜”制度,将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红黑榜”,县政府每年列支30万元专项资金,隆重表扬“红榜”企业;同时,利用各类媒体对“黑榜”企业进行曝光,并严厉惩处。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2014年12月23日,我县在北京成功签约全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第一单以来,县政府每年列支200万元,将县群体性聚餐和学校食堂纳入统保范围,为全县50万人民每人投保一份食品安全责任险;对投保企业给予补贴,按照1:4的比例补贴给承保公司,让企业享受更多的实惠(如:企业拿出1万元资金购买保险,政府按照1:4的比例拿出4万元补贴给承保公司,让企业享受5万元的保险)。为全县企业提供风险保额2.6亿元,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最大限度、最快速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强化风险减量管理,邀请第三方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四、强化科普宣传,破解载体少、氛围弱的难题

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国首家安全食品体验馆,打造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共建共享的互动体验平台,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展馆建成以来,平均每年接待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客商以及中小学生10000余人次。投资15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家食品药品安全宣教中心,现已成为从业人员警示教育、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社会公众接受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拍摄了食品安全微电影《苏雅的春天》,在各大网络平台播出,传播正能量。强化新闻宣传,2018年以来,在各级各类媒体发稿3428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发表208篇,省、市级媒体发稿790篇,县级媒体发稿2430篇,创办“食安汤阴”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抽检等信息,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每年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进万家等集中宣传活动,激发社会层面的食品安全共治共建积极性,形成打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雷霆万钧”之势。同时,与河南工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食品安全科普宣讲团,定期开展宣讲活动。

五、强化生态保障,破解要素差、环境次的难题

大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逐步改良空气、水、土壤等生产要素,营造优良小气候。建设了5条100米宽环县域、环县城、环集聚区防护林。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为契机,推进企业提标改造、燃煤散烧管控、违法排污治理等工作,在重点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确保县域内空气质量优良。鼓励食品企业采用纯水生产制作、废水净化工艺,根据其投资情况分梯度进行奖励;投资1.5亿元实施居民安全饮水工程,让汤阴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放心水;建设6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9万吨;完善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安阳南部区域的“绿肺”;将南水北调水源接入汤河,确保汤河沿岸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测土施肥技术等无公害种植技术,减量化使用化肥农药,降低全县土壤污染和农药残留。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汤阴县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未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与食品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了“螺旋上升”,目前,拥有益海嘉里、安井、今麦郎、甘源、金品达、嘉士利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5家,拥有26个中国驰名商标及598个名牌产品,小麦、玉米、大豆、生猪、肉鸡、肉奶牛、食用菌、蔬菜、饮品、中药材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持续完善壮大。获证生产企业75家,食品产业产值占产业总值的半壁江山。

下一步,我县将围绕“让人民吃得放心”这个总目标,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创新日常监管,强化监督抽验,以更有效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进一步擦亮“放心食品,诚信汤阴”金字招牌,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从种养殖源头到餐饮消费终端层层设防,把好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道关口。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抽检和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为保证全县群众的饮食安全尽到我们的应有之义。也希望您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以使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汤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