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录平、张雁、崔玉彬、释印禅等代表:
您提出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怀,我局高度重视,具体回复详见附件。
附件:
1.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1)号提案的答复。
2.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2)号提案的答复。
3.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3)号提案的答复。
4.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4)号提案的答复。
2025年6月27日
联系单位:汤阴县民政局
联系电话:0372-6225253
附件1: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1)号提案的答复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难题,我县积极谋划,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多维度扩容提质,强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在县级层面,全力打造汤阴县社会福利中心(中心敬老院),树立县域养老服务标杆;镇级层面,推动白营、伏道、菜园、五陵 4 家敬老院原址重建,成功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同步推进韩庄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强化镇级养老服务枢纽功能。村(社)层面,科学布局城镇社区养老设施,建成城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汤河养老服务中心2处大型养老服务综合体,配套建设12处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开展“配餐服务”,年均惠及老年人超5万人次;建成45家农村幸福院,切实满足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亲情”的养老需求。
二、全链条引育并重,破解专业人才短缺困境
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并出台《汤阴县关于开展关爱“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汤阴县2025年度“结对银发>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热心志愿者、慈善机构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以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生活照料、走访慰问、卫生助洁、心理慰藉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参与人次近2万,为养老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三、全要素协同发力,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025年新增5家日间照料中心和38家农村幸福院,依次为依托推广“配餐中心+老年助餐点” 助餐模式,同步开展助浴、助洁等上门服务。开展“双提升”行动,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升级“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对独居、高龄老人的实时健康监测,不断健全居家养服务体系。
附件2: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2)号提案的答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依托“资源融合,链式共建”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三级四类”养老服务体系。
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
在县级层面,全力打造汤阴县社会福利中心(中心敬老院),树立县域养老服务标杆;镇级层面,推动白营、伏道、菜园、五陵 4 家敬老院原址重建,成功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同步推进韩庄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强化镇级养老服务枢纽功能。村(社)层面,科学布局城镇社区养老设施,建成城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汤河养老服务中心2处大型养老服务综合体,配套建设12处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开展“配餐服务”,年均惠及老年人超5万人次;建成45家农村幸福院,切实满足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亲情”的养老需求。
二、大胆探索专业运营
创新构建“资源融合 链式共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成功引入河南爱馨养老、安阳福禄养老两家河南省四星级养老龙头企业,通过打包分片运营的方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的专业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老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居家养老、康养理疗、助餐配餐、助洁家政等全方位、个性化的专业养老服务。将两家企业作为汤阴养老服务品牌的核心力量,积极扶持其发展壮大,同时引导企业发挥行业龙头优势,通过 “以大带小” 的模式,推动全县养老服务企业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培育动员打造队伍
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并出台《汤阴县关于开展关爱“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汤阴县2025年度“结对银发>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热心志愿者、慈善机构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以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生活照料、走访慰问、卫生助洁、心理慰藉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参与人次近2万,为养老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四、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深入实施“双提升”行动,将该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重点保障范围,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并大力推进家庭床位建设,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附件3: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3)号提案的答复
一、聚焦资源整合,破解养老服务资源不足难题
一是持续优化养老设施布局。在现有1家县社会福利中心、5家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及12家日间照料中心和45家农村幸福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设施建设力度。通过科学规划,结合人口分布与老年人需求,在养老服务资源薄弱区域新建、改扩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扩大养老服务覆盖范围。二是强化资源统筹利用。建立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医疗机构、社区活动场所等资源,实现养老服务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切实缓解养老服务资源不足问题。
二、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依托“资源融合 链式共建”养老服务模式,引导运营企业开发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项目。在提供传统服务基础上,拓展老年助餐、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特色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更丰富、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三、加强人才培育,缓解专业人才匮乏困境
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并出台《汤阴县关于开展关爱“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汤阴县2025年度“结对银发>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热心志愿者、慈善机构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以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生活照料、走访慰问、卫生助洁、心理慰藉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参与人次近2万,为养老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四、完善政策引导,提升社会参与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创新打造出了“政府主导强链整合、专业机构延链运营、志愿组织补链服务”的“三链协同”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附件4: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汤阴县委员会第68(4)号提案的答复
随着我县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增加,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我县从政策制度完善、设施建设、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推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一、推进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1.建成特困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主要托养特困人员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同时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低偿托养服务。老年养护楼建筑面积4339.52平方米,设计床位100张,内设老人入住、配套服务、卫生保健、康复训练、文体娱乐、社会工作、行政办公等用房和附属设施。
2.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以乡镇敬老院为支点,盘活设施资源,增强运行活力,推动乡镇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更多农村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3.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等作用,依托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已建成农村幸福院45家,今年计划新建38家农村幸福院。
二、充分发挥制度建设作用
制定《汤阴县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党旗铸魂·忠孝暖心”双促工程实施方案》,采取村级老年协会方式,将农村留守老人纳入探访关爱服务对象范围,委托村委会成员、驻村干部、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定期巡访工作。合理确定巡访频次,结合实际采取电话(视频)问候、上门访问等方式开展巡访。组织开展巡访责任人业务培训,强化工作能力,创新信息化、智能化巡访方式,提高巡访效率。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养义务,发现重大风险隐患时,第一时间向巡访对象的赡养人(扶养人)通报,督促及时妥善处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必要时协助其向有关方面申请紧急救援。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止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引导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和情感慰藉。开展“讲敬老故事、做孝顺儿女”、“孝亲敬老之星”等多种活动,宣传孝老家庭典型,增强家庭孝老爱亲责任,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发挥各村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与困难老年人结对帮扶,为老年人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实现留守农村老年人“小事不出门、小病不离村、难事有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