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贡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刘贡峰代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建议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与有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对接,现就建议中的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近年来,汤阴县人社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为方向,聚焦落实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帮扶形式,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等措施,搭建全方位、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
一、完善体系与优化服务并重帮就业。一是县乡村三级联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全县各镇中心村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围绕“四规范三提升”配备电脑、打印机、专网等硬件,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软件,以站点为圆心打造辐射全县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确保公共就业服务县域内全覆盖、无死角。二是培强人员队伍,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结合各镇劳动年龄人口群众数量等因素,按比例配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专职就业协管员,每月至少一次入户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收集、岗位推介、政策宣传等帮扶工作,同时,强化对就业协管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截止目前,全县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服务人员共计127人。三是建设零工市场,拓宽就业帮扶渠道。坚持“一厅多用”的原则,依托县乡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大厅,统一标识、统一制度,设置零工服务窗口,配备零工服务区。结合“汤阴在线”线上平台,整合发布建筑工、线上推广员、快递取货员等灵活就业岗位信息。目前县级零工市场和城关、韩庄等4个零工驿站已投入使用。
二、线上平台与线下招聘并重拓就业。创新思路,打造凸显汤阴特色的“3+3+N”招聘路径。一是线下“三路并进”。通过每月10号十镇定期同步开展“就业超市”、每月在镇村公示栏动态更新岗位推介表、每月一次上门“一对一”帮扶重点就业群体等路径,“面对面”将用工信息送到群众中,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二是线上“三线并行”。通过“汤阴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抖音官号直播带岗、村级民生微信群精准推介岗位、汤阴人力资源网专场线上招聘等路径,实现岗位信息“一触即达”,“点对点”推动就业供需信息精准传播。三是“N”种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春风行动”、“人才夜市”、“金秋招聘月”“年货招聘会”、“手拉手促就业专项行动”、劳务协作“跨省招工”、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高校访企拓岗等特色招聘会源源不断,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助推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2025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93次,提供就业岗位8647个,4420余名劳动者通过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
三、重点帮扶与兜底保障并重保就业。一是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帮扶。结合农业农村部门数据,组织专职调查员队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活动,对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动态监测,建立转移就业信息实名制台账,及时掌握其就业培训创业需求,根据其自身需求,精准实施帮扶,通过入户走访送岗位、入村培训送技能、开发公岗兜底安置等措施,全面、深入、有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推送应届高校毕业生数据,联合乡镇人保所,一人不漏地开展“1131”专项服务。通过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意愿,为其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学子家乡行、“手拉手促就业”等活动,现场解读洹泉涌流、就业见习等优惠政策,发放最新岗位信息,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统筹全县事业编制资源,积极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引进、“雁归计划”、等招聘活动。三是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在政策宣传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发布招募公告和宣传视频;线下“四下基层”走访企业、召开就业见习政策推介会和就业见习工作专题推进会,精准解读补贴政策与申报流程。在岗位开发上,聚焦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在重点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定向开发岗位,满足见习人员的不同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发就业见习单位43家,开发见习岗位303个,已申请及正在申请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51人,为青年就业与企业引才搭建了桥梁。四是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对有就业意愿、外出就业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63个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四是严格执法与保障权益并重稳就业。2025年以来,深入建筑工地和各类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各类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政策落实情况,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针对新就业形态,走访物流、快递等新兴企业2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360余份,深入了解新兴行业用工状况,面对面宣传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劳资纠纷。推动“人社+工会+法院+司法”四部门有效衔接,化解重点、难点案件。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格局,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