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0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宋红伟  来源:卫健委  时间:2022-10-31 16:15:26  浏览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关于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县推进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汤阴县总面积646平方公里,辖九镇一乡,298个行政村,共有人口52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80789人,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是23.69%。其中空巢老人11032人,失能失智老人6081人。全县共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15家。养老机构13所,养老床位1300张,目前进入医养机构进行养老的人员312人。

2016年我县被确定为河南省医养结合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医养结合工作汇报,明确了医养结合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主要任务。汤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十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133号)精神,扎实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一、成立组织,制定措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卫健、民政、发改、财政、人社、国土资源、城乡规划、老龄等部门为成员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召开了汤阴县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出台了《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汤政文[2016]69号),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具体措施、部门职责等。

二、健全机制,明确试点

2017年开始在全县进行医养结合试点,试点单位分别为: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韩庄镇中心养老院、鸿福托老中心。其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开设老年病门诊三个,老年病床50张;整合公立韩庄镇、城关镇养老院,成立了韩庄镇中心养老院并由韩庄卫生院在养老院设立医务室;民营鸿福托老中心设置养老床位60张,同时卫生院已签订服务协议,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养一体化服务。

2018年任固镇、伏道镇、五陵镇卫生院分别成立了中心养老院医务室,同时民营福禄养老加入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该单位开放养老床位765张,目前已入住265人,入住居家养老家庭22户,成立了医务室,由宜沟镇卫生院负责派驻医务人员为入住老人开展医疗健康服务。2018年4月汤阴县投资29.5万元完成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并在我委召开相关单位和专家评审会并通过了评审。

三、畅通机构对接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对于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诊疗项目设置、业务流程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于规模较大、暂不具备设立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可协调医疗机构或派驻医务人员采取养老机构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设立分诊点、派驻医师巡诊、合作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常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办理居民健康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为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常住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就医便利服务,均已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化验、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取药“6个优先”,并在相应窗口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目前11所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

四、完善补偿机制、支持社会参与

对医疗机构设立老年门诊、老年病房、护理院及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门诊部、老年病医院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根据建设规模一次性给予建设补贴和医养结合试点运营补贴。对床位在50张以上(含50张)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设立的护理院、养老院,发放建设补贴、运营补贴。2017、2018、2019年县财政预算并发放医养结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资金239.58万元。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育和优待,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加入医养结合照护服务行业,进一步保障医养照护服务人员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我们将以“省医养结合试点县为契机”,结合我县实际,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医养结合项目。有效推动医养结合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真正让全县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委托管理、健康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