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狠抓招商引资增后劲。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创新方式,完善机制,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科学编制招商图谱,提高招商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探索以“风投”的理念开展招商引资,设立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开展资本招商。加快推进友臣食品、中宏医疗器械、三川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对接进程,争取全年签约2-3个四类企业项目,促进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层次全面提升。
紧盯项目建设扩规模。狠抓“三个一批”,扎实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制度。推进总投资 80 亿元的中粮粮谷、源香食品等 20 个工业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促进总投资 153.5 亿元的神龙新材二期、红派食品加工基地等 24 个在建、续建项目加快建设,早日实现竣工投产,全力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
聚力优化环境提效能。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在“八个深化”上下功夫,实施结对联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专题授课,帮助企业了解惠企政策,把握政策机遇。完善联审联批制度和推行容缺办理制度,推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在行政事项办结时间和流程上做“减法”,将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减至半天以内;在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上做“加法”,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实施灾后重建补短板。按照“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工作目标,分类推动总投资12.3亿元的180个灾后重建项目加快建设。围绕“攻坚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总投资8.7亿元的广润坡滞洪区、汤河水库、市政设施等140个修复提升项目,确保6月底前全部竣工。强化项目质量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建设政府放心、群众安心的“良心工程”。
(二)坚持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激发转型升级新动力
助推工业企业提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科创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成长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争取年底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2家,以企业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持续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申报上级技术研发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认真执行“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用好人才基金,引进300名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职教中心教育资源,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规划建设总投资134亿元的医疗器械产业园、豫鑫功能糖醇产业园。加快开发区提档升级,投资1.5亿元,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严格执行用地“双控”指标和用地标准,推行“亩均效益产出”用地评价考核机制,开展开发区集约用地评价,完善激励与约束政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三)坚持规划引领、监管并重,彰显城市提质新成效
优化县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镇、村规划编制工作,为汤阴发展留足空间。加快南北城区均衡发展,投资20亿元,启动永通大道改造提升、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完成长虹路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让搬迁群众早日住上舒心房。加快总投资1.6亿元的德昌路北延、翠微路等工程建设进度,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实施城市提升改造。将韧性理念贯穿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7个城市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大力整治城市“蜘蛛网”等顽疾,打造管线整治示范道路5条。深入推进窨井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全面深化精细管理。深度治理占道经营,加大“迁移、取缔、整治、规范”力度。新建改建车位1000个,努力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和城市清洁行动,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5座,积极推进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停车、智能地下管网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体系,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四)坚持科学设计、优化重组,打造三产融合新业态
做强现代物流。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指挥机制,科学编制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加快实施《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开通铁海联运、中欧中亚班列,建设豫北地区内陆口岸。推动总投资26.7亿元的安阳机场、S302公路改建、G515修复养护等周边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体系。
做大文旅品牌。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加快总投资1.1亿元的羑里城、岳飞庙、扁鹊庙、梦幻谷品质提升项目建设,植入新元素、新业态,吸引优质企业合作开发;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一体化研学游体系,形成三圣文化游、湿地生态游、红色革命游、工业科技游、乡村振兴游链式发展格局;围绕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星级民宿,建设休闲康养基地;继续推进影视产业发展,推出一批文创产品,以新创意、新体验努力让汤阴文化出圈出彩。
做优金融服务。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强化融资平台风险监控和预警,建立重大风险危机处理预案。整合资源,提升平台公司信用等级,新增AA级公司1家。引导中帅药业、红派食品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支持睿恒数控加快上市。畅通银企对接渠道,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录入成长指数平台,推动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促进金融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坚持协同发力、全面推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场攻坚战,坚持“1+15”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六乱六清”整治行动。深入实施“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推进闲置庭院和残垣断壁整治,建设“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实施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硬化87个村的背街小巷。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户厕1950户。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改建供水管网38公里。
推动农业稳定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投资3.9亿元,推进灾后水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4200万元,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6万亩。投资3000万元,实施省级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1-2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突出农民在“两块地”上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持续抓好国家、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推行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启动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基础。
(六)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坚持预防和治理结合。落实“两山”理念,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健全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机制,推进PM10、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确保优良天数达到210天以上。实施“河长+”改革。启动总投资1800万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稳定保持100%。
坚持改造和提升并举。严格落实项目入园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积极发展“绿色钢铁”产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亚新钢铁二期打造“花园式工厂”。巩固“林长制”,完成新造林1600亩、灾后补植补造5800亩。持续推进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打造沿汤河旅游观光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
坚持节约和集约统筹。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企业节能改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节能型园区、节约型机关、绿色校园,让“低碳环保、绿色生态”成为新风尚。
(七)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增强疫情防控能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扎牢“四个口袋”,发挥“十个哨点”作用。完善扁平化指挥机制、平急转换机制、多点触发机制,科学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流程,提升疫情防控综合能力。持续开展无疫社区(村)建设工作,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投资1.3亿元,推进标准化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项目建设。加快疫苗接种进度,建设群体性免疫屏障。完善后勤服务,为一线防疫人员提供最坚实的生活保障。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总投资5亿元的职教中心新校区、人和大道小学、崇文小学等项目建设。抓实抓细“双减”政策,开展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现“政府买服务、群众得实惠”。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总投资1.1亿元的医疗能力提升项目落地;增加120名卫健系统工作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融合发展医共体,更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文物安全保护,投资690万元,完成6处文保单位修复工作。加快文化中心西区建设,促进投资4920万元的文化艺术博览馆开工,推动投资2700万元的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和全民健身馆竣工投用。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扶持创新创业人员700人,实现新增就业4700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1万人。扎实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高质量、可持续运营模式。投资6700万元,实施白营镇、伏道镇等4个乡镇敬老院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打造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11个,持续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安阳惠民保”参保率,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基层自治建设,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积极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乡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交通、“九小场所”等重点领域系统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青年优先发展促进工程,高标准建设“青翼家园”阵地。统筹抓好风险危机化解,坚决处置非法集资。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平安汤阴。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审计、统计、史志、档案、气象、邮政、宗教、外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