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2020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王宁  来源:汤阴县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0-12-21 17:31:0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局属有关单位:

为做好今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健壮生长,打好明年丰产基础,制定了《汤阴县2020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9月11日

汤阴县2020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播种期和冬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有利时机,做好此阶段的防控工作,不仅能够预防烂种死苗、控制小麦早期病虫草的发生危害,保障小麦一播全苗、正常分蘖和健壮越冬,打好丰产基础,还可有效延迟和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对确保我县小麦生产安全至关重要。为搞好本年度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工作,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控对象及治理策略

(一)防控对象  根据近年来我县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今年我县麦播期重点防控对象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虫,兼顾孢囊线虫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蚀病、病毒病、麦蜘蛛、蚜虫、潜叶蝇等;秋苗期重点防除对象是杂草,监测挑治对象包括纹枯病、地下害虫、麦蜘蛛、蚜虫等。

(二)治理策略  针对我县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秋冬季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强化植物检疫,落实抗病虫品种、生态调控、健康栽培和种子药剂处理等关键措施,推广先进植保机械,扩大统防统治面积,杜绝白籽下地,力争麦播种子处理全覆盖。

二、主要防控技术措施

(一)选择种植适用且抗(耐)病虫品种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种植百农207、百农307、泛麦8号、周麦27、济麦22、郑麦9023、华育198、豫农054等品种。条锈病春季常发地块,应选用对条锈病抗性较好的品种,如伟隆169、新麦26、百农307、郑麦369、百农4199、周麦22、周麦28、周麦30、郑麦366、西农979、豫农4023、安麦1241等;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抗(耐)赤霉病的西农979、郑麦9023、西农511、豫农4023等品种。孢囊线虫病常发地块,可选择种植新麦18、濮麦9号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生地块可选择种植郑麦366、西农20等较抗病品种。

(二)加强生态调控

生态调控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构建合理群体,提高小麦抗病(虫)和自身补偿能力,是病虫害科学治理的基础。

一要精细整地。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实行秸秆还田的要将秸秆粉碎切细、深耕掩埋、耙耱压实。旋耕田块一定要粑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

二要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补充钾肥、锌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肥,并加入适量生防菌。

三要足墒适期适量播种。坚持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严格掌握适播期,控制播量,推广种肥同播技术,精细播种,避免播种过深和播量过大。

四要合理轮作。在茎基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地块,可以实行与绿肥、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减轻其发生危害。

五是清除病株残体。小麦茎基腐病重病田尽量避免秸秆还田,收获时最好留低茬并将秸秆清理出田间进行腐熟或作它用。必须还田时应进行充分粉碎,及早中耕或深翻,利用秸秆腐熟剂处理小麦根茬和病残体,加速秸秆分解,减少病菌积累。

(三)全面推行种子药剂处理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局属有关单位应把推广应用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技术作为今年麦播期病虫防控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科学选药,力争实现包衣、拌种全覆盖。

针对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和根腐病逐年加重的情况,必须加大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力度,重发生地块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氰烯菌酯等针对性强的高效杀菌剂进行专门的种子包衣或拌种,药剂用量要足,拌种要均匀,以确保预防效果。

预防纹枯病可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及其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全蚀病重发地块推荐使用硅噻菌胺悬浮剂统一拌种,一般发生地块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戊唑醇、咯菌腈等进行针对性种子处理;预防孢囊线虫病可以用含有甲维盐或阿维菌素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含有辛硫磷、噻虫嗪或毒死蜱等药剂拌种;预防小麦苗期蚜虫、潜叶蝇、灰飞虱等害虫可选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预防小麦苗期红蜘蛛可选用含有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预防小麦黑穗病可选用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对土传病害重发田、地下害虫和吸浆虫高密度田块,可以实施药剂土壤处理。

在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地块,可以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或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也可根据地块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复配种衣剂包衣或合理的杀菌剂和杀虫剂配方,进行混合拌种或者包衣,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要慎重选择对路农药品种,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

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时,可以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碧护(有效成分: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等)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提高小麦植株抗逆能力。

(四)大力开展冬前化学除草。

小麦秋苗期是防治杂草的关键时期,应大力宣传推广“麦草秋治”措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化学除草,提高防治效果。以野燕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唑啉・炔草酯等除草剂进行防除;以节节麦、雀麦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等进行防除。

双子叶杂草可选用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唑草酮、吡氟酰草胺、苯磺隆和二甲四氯异辛酯等成分的除草剂进行防除。首选复配制剂或2-3种单剂混合使用来提高防效并廷缓抗药性产生。

冬前除草最佳时期是小麦4叶后至浇越冬水之前,时间约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为确保防治效果,选择气温10℃以上的晴好、无风的中午时段(10:00-16:00)用药,用药后5-7天天气晴朗,无明显降温天气。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适当加大喷水量。施药时要注意避免对周边作物的漂移药害和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喷洒后施药机械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交叉污染,造成药害。

(五)严密监控秋苗期病虫危害。

秋苗期要做好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虫、麦蜘蛛、蚜虫、潜叶蝇等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动态调查,及时指导农户开展病虫挑治,减少病虫越冬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