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enan.gov.cn/2024/12-18/3100360.html
一、2024年12月份全县灾情概况
气象方面:本月平均气温为1.6℃,较历年平均值0.9℃偏高0.7℃,最高气温17.5℃,出现在1日,最低气温-7.9℃,出现在22日;本月降水量0.0毫米,较历年平均值5.1毫米偏少5.1毫米;本月日照为151.4小时,较历年平均值118.3小时偏多33.1小时。
水利方面:12月份,汤阴县未发生洪涝灾害。
农业方面:12月份,汤阴县未发生农业方面灾害。
林业方面:12月份,汤阴县未发生森林火灾。
文旅方面:12月份,汤阴县未发生文旅行业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方面:12月份,汤阴县未发生地质方面自然灾害。
地震方面:12月份,汤阴县未发生地震灾害,前兆观测项目和宏观观测点均未发现异常,水位观测数据和电磁波数据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二、2025年元月份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趋势
1.气象灾害。预计2025年元月,以晴好天气为主,平均气温偏低0-1度、降水偏多0-1成。受冷空气弱影响,大气扩散条件差,可能会出现轻至中度霾。
2.水利防灾。12月份,汤阴县境内没有出现强降雨,主要河道低水位、小流量运行,水势平稳运行安全。预计2025年元月份自然灾害风险或次生衍生灾害风险概率较小。
3.农业防灾。元月份可能会出现连续低温雨雪天气,部分弱苗、旺长苗易发生冻害,对小麦的生长存在危害。
4.森林防火。元月份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冬季冷空气较强,大风天气频繁且风速较大,降水少,可燃物载量多。春节临近,野外游玩人员增多,火源管控难度较大。
5.住建领域防灾。市政道路方面:冬季天气寒冷,易导致路面结冰。供热方面:寒冷天气可能会对供热设施造成危害。供排水方面:供水设施可能存在一些隐患,影响正常运转。
6.地质灾害防范。12月份多频次巡查西部岗区及水库、河道周边村庄土质均未发现致灾隐患。综合分析认为,元月份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7.消防防范。进入元月份,天气寒冷,用电量增加,部分线路可能存在老化情况,电气线路故障易导致火灾。随着春节的到来,祭祀以及其他民俗活动易引植被、户外枯枝落叶着火,火灾现象增多。
8.交通防范。冰冻雨雪天气来临,县乡公路中央隔离墩、标牌、护栏等安防设施、危桥险段可能存在风险隐患。
9.文旅防灾。元月份受寒潮的影响,可能出现低温、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对景区、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及周边道路存在湿滑、积雪等隐患。
三、具体防范措施
1.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随着天气转冷,将进入雾霾多发期,要防范雾霾天气对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雾、防风准备工作。有关经营管理单位应重点关注冷空气间隔期间雾和霾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道路安全。驾驶人员应关注交通信息,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遇雾霾天气,行人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应尽可能缩短外出时间,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做好水利汛、旱排查预警工作。进入冬季农闲季节,各镇应组织对境内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疏通排涝沟渠、修复水毁工程、排除隐患。各级河长加大巡河频率次数,履职尽责,防止辖区内河道水面冰冻带来隐患,随时准备对境内水利工程设施涉水面进行除冰。
3.做好农业综合防范治理。目前正是小麦出苗、幼苗生长关键期,对墒情不足地块要及时浇水,以培育冬前壮苗。冬灌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保苗安全越冬。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苗情及墒情监测、病虫害等工作,及时掌握麦田情况。通过发放明白纸、村级广播、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当前小麦田间管理工作。提早做好设施保温增温的防范应对措施。
4.做好森林火灾防范。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治意识。开展防火护林巡护工作,严格管控野外火源。
5.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深入基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强化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加大巡查力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6.做好消防防护措施。一是做好火灾扑救各项任务准备,加强体能训练,组织学习各类火灾扑救理论知识,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做好救援准备工作。二是与各镇、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监管和宣传力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三是加强对执勤车辆、装备、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为执勤车辆添加防冻液,确保发生突发情况后能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同时,加强联勤联动,通知各镇专职消防队做好准备工作。
7.做好文旅活动防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向景区发布风险预警通知,并通过景区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提醒游客做好防范准备。加强景区游乐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的检查维护,对关键点位准备防滑料、除冰剂等应急物资,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和灾情。加强景区巡逻,制止游客危险行为,张贴禁止吸烟和禁止使用明火标识。
8.做好交通灾害防范。加大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排查力度,排查内容包括中央隔离墩、标牌、护栏、窨井盖、雨水篦子是否缺失、损坏,道路树木是否倾斜,急弯陡坡路段是否缺少安全设施,道路是否存在较大坑槽等,及时消除隐患。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9.做好住建领域防护措施。市政方面:组织专业排查队伍定期对城区内市政道路进行巡查,提前准备融雪、融冰物资。供热方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加大对供热设施的巡查力度,及时消除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隐患,确保城市供热正常。供排水方面:为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在日常水质检测频次的基础上,加大对水厂出厂水、末梢水的检测频次,防范因自然灾害带来的二次污染。按照早准备、早落实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可能因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隐患。
10.严格落实值班工作制度。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灾情发生时,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