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政〔2022〕7号 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汤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杨博  来源:汤阴县文广体旅局  时间:2022-12-28 17:00:5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汤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汤政〔2022〕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汤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2月28日

汤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旅游对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发展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县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产品更加优质丰富。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动力活力日益迸发,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优势作用逐步显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谋划,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省“十大战略”之一。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化旅游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推进汤阴县文化旅游事业全面发展、融合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汤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规划经批准发布后,将作为“十四五”时期汤阴县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县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事业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全县文旅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团结一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主要任务。

一、主要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布局

汤阴县文化旅游坚持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规划引领、全域覆盖,研究并制定了《汤阴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及《羑里城概念性规划》《汤阴北艾产业发展规划》《汤阴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划和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安阳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有关会议精神,召开了全县文化旅游大会,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推动实现富民强县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明确了推进全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了顶层设计引领,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强化基础配套,狠抓项目建设

围绕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坚持抓项目策划、项目招商、项目实施,重点推进一批基础型、文创型、拉动型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汤阴县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重点景区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汤阴县逐步完善羑里城、岳飞庙、扁鹊庙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推进文旅融合,对景区夜间灯光进行提升打造,发展夜间经济,利用节假日和景区夜场开展“跑帷子”“精忠战鼓”等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组织排演《文王出禁》《渭水访贤》《食膳诛心》等实景表演节目。重点推进周易文化传承及综合利用(周易文化产业园)项目谋划建设。

二是文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汤阴博物馆、图书馆新馆、文化馆、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解放汤阴纪念馆、傅凌云故居、党史印记馆、刘冬梅故居等文博场馆相继对外开放,形成了新的文化旅游观光点。

三是文化旅游资源基础配套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打造了甜水井街、岳庙街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汤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服务功能设施逐步完善,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铺设沿河观光路15公里。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扎实开展,水环境质量大幅提高。岳飞庙、羑里城、梦幻谷首开夜场。2020年,汤河两岸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荣获“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荣誉称号。

(三)强化理念创新,推进产业融合

一是强化产业融合理念。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中,始终坚持全产业融合,强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科技、城镇、农业和康养等“五个融合”,大力培育新业态,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供给。

二是扎实推进产业融合进程。统筹城乡旅游资源整合,坚持“全域谋划、整体提升、转型升级”,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配置;发挥旅游综合体、文化旅游特色街等项目的综合配套功能和乡村旅游的拉动作用;促进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与周边农业综合体合作开发。

三是产业融合初显成效。通过产业融合,岳飞纪念馆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羑里城和岳飞纪念馆被河南省命名为“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以韩庄镇为突破,联动汤河湿地公园培育打造集生态休闲、乡村休闲、主题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片区,成功申报韩庄镇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滨河生态农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休闲观光园区,韩庄镇部落村、东酒寺村、小河村、南张贾村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韩庄镇李家湾村“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四)强化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规划实施“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韩庄镇部落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依托湿地公园和东酒寺村、小河村、部落村紧邻汤河水库的区位优势,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特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五)强化宣传推介,实施系统营销

通过特色活动吸引客源,宣传推介汤阴文化、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纪念岳飞诞辰、艾草文化节、周易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华易都”“三圣之乡”和“千年古县”文化旅游品牌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举办民俗、文艺表演等可互动、可参与、沉浸式项目表演,积极举办艾草文化旅游节、啤酒节、电音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努力提高汤阴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网红”产品。一是做好线下推广宣传。制作了汤阴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手绘地图串联了岳飞庙、羑里城、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县优质旅游资源。二是做好线上自媒体宣传。利用美篇、抖音、公众号等自媒体网络平台及云上汤阴政务平台及时更新内容,使游客第一时间了解景区最新优惠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将互动及更新项目第一时间传播至外围市场。三是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旅游资源,针对散客、团客、各年龄层等不同类型游客需求,深度挖掘各景区、美丽乡村的文化特色,设置科学的旅游线路安排,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推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夜经济旅游等精品线路9条。

(六)强化服务提升,加强综合管理

一是推动旅游市场社会监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对旅游行业管理、市场监督检查、游客投诉受理及企业诚信经营进行严格监管,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协调公安、工商、食药监、城市管理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

二是建立旅游投诉举报机制。运用“12301”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手机APP等多种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通畅的旅游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全面推行文明旅游公约,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推进文明旅游。

三是加强全社会共建共享。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免费开放。

二、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汤阴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文化旅游发展稳中有升。周易文化保护传承综合利用项目纳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库,建成甜水井街、岳庙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荣获“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各项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纪念岳飞诞辰等活动,成功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抗击7·19特大洪水中讲好了“汤阴故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争做新时代汤阴人的氛围愈加浓厚。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增强

2016年以来,我县严格对照《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和《安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求,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强统筹、设载体、新举措、抓落实,全面完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出一批既符合省级标准又具有汤阴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工程,其中博物馆总面积为4592.60㎡,布展面积为2070.13㎡;图书馆总面积约为8137㎡,馆藏图书301950册;档案馆总面积2674㎡。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整合乡镇资源等措施,持续推进全县综合文化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全县送文化、种文化活动成效显著,年均送戏128场、送讲座15场、送文化下乡10次;年均培训各类业余文化骨干50余人次,年均培训文艺骨干500余人次。认真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送基层”演出活动,演出地点涉及全县10个乡镇。2020年共安排演出158场,涉及10个乡镇75个村和社区。全力推进“戏曲进校园”,让戏剧在学生中扎根,2020年“戏曲进校园”演出25场。

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大力扶持原创和地方现实题材创作。2017年创排了豫剧大戏《汤河骤雨》,“十三五”期间复排了《大明惊雷》等10余部传统古装戏曲。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创作了《又把白衣穿成了战袍》《新春战新冠》《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等60余部形式多样的抗疫文化作品。2018年拍摄了网络电影《易经密码》。

精品文化活动成果斐然。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纪念岳飞诞辰、扁鹊中医药艾草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汤阴的知名度。

2.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文物普查,摸清全县文物资源家底。编制保护规划,明确文物保护工作方向。实施保护工程,恢复文物建筑风貌。增加了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类型,从单一的维修保护,扩展到包含维修、展示利用、环境整治、消防、安防等门类齐全的工程项目,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文物保护体系,进一步规范我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通过实施文物单位安防工程、文物单位消防工程、文物监管平台建设、文物视频监控工程,加强了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改造更新文保单位安全技防设施,推行“一保一警一消防”制度,提高了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明显

围绕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水平,促进全县非遗保护工作实现稳步繁荣发展。目前拥有国家、省、市三级非遗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跑帷子,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省级6项、市级15项。

(二)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格局初现

1.全域发展、逐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分别为羑里城遗址景区、汤阴岳飞庙景区、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为汤阴扁鹊庙景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即韩庄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分别为韩庄镇部落村、东酒寺村、小河村、南张贾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休闲观光园区1个,即滨河生态农庄。

2.规划引领、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汤阴县依托“三圣”文化和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完成人民大道、政通大道、向阳路等道路提标改造,全方位嵌入城市标识,打造甜水井街、岳庙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研学基地,在岳飞庙景区增设武士迎宾、岳家拳表演等;在羑里城景区增设《文王出禁》《渭水访贤》古装情景表演等。

汤河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汤河水利风景区”已成功申报河南省水利风景区,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1年12月,汤河国家湿地公园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汤阴北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十三五”期间我县文旅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旅游宣传参与文化活动的营销较少,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未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核心引爆点;文旅产品开发不够、创新不足,产品低端化,缺少精品;投资运营管理不够灵活,对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不够,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人才保障、宣传营销等方面有待加强。

三、发展条件

从文化旅游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来看,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激发文化创造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将深入融入国民经济体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表现在消费领域,立足新发展阶段,各种文旅文创新业态将成为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的关键力量。

我县已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和幸福美好家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中原文化,推动以文化人、造福于民。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将我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以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现代化汤阴建设的战略要求。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迎来复兴,“文化转向”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性特征,“文化跃迁”将成为消费升级领域的必然现象。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文化转向”的关键节点,文化和旅游将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主战场,“文旅文创出圈出彩”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常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上升为“十大战略”之一,为我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通过创意激活和科技赋能,我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加速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第二章发展环境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支撑,是锚定“两个确保”、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县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观念,应对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力争我县文化和旅游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中高端、处于关键环。

一、发展机遇

(一)顶层战略新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第三十四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推动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城镇补短板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我县乘势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为新时期的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乡村振兴与旅游扶贫、文化文创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传承、文旅与多产业跨界融合以及全域旅游发展等成为新一轮文化旅游规划重点关注的领域。与此同时,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文旅产业迎来了提升空间。加快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文化与旅游消费成为大势所趋。

(二)乡村振兴新使命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对农村工作进行重点部署的同时,也给未来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把乡村振兴提到了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环境提升、乡村人民脱贫攻坚和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

(三)文旅产业新趋势

资源导向的旅游开发阶段转向产品与体验导向的旅游发展阶段中,文旅产业呈现新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低层次旅游向多层次复合体验型旅游转变,粗放式生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传统文化静态展示利用向动态创新利用与传承转变。

(四)文旅业态新变革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步期,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型基础设施”,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文旅消费新需求将改变人们对旅行的全新沉浸式体验。

(五)文旅融合新格局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域旅游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旅游吸引物更为多元,文化旅游业态得以创新,产品更为丰富,旅游消费体验和游客满意度得以高度提升。新时期的全域旅游发展,应将文旅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加强统筹指导、加强项目引领、加强政策支撑,推动文化与旅游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打造文旅亮点品牌。

(六)文旅强省新部署

2020年5月,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召开,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会议指出,要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责任担当。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立了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实施文旅文创等“十大战略”。

(七)交通发展新契机

汤阴县地处河北邯郸、河南郑州、山西长治、山东菏泽四市,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交汇中心,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中华路纵贯南北,302省道横贯东西,京广铁路、京广客运、晋豫鲁铁路在汤阴形成双十字交叉状,安阳豫东北机场建成在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助于汤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和中原城市群。

二、发展趋势

国际化。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东方文化的国际表达广受认同,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文化自信逐渐确立,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得以构筑。

创意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创意、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全链条。创意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以文化符号(IP,intellectual property)构建为核心内容的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传统文化的时尚化、现代化表达不断涌现,新文创孵化更多中国文化符号。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成为常态。

数字化。文化科技融合进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路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充分应用,催生更多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加快驱动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文化旅游的资源观、时空观、产品观均将重构。数字文旅成为文化和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品质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牵引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境外消费回流倒逼文化旅游消费升级,文化旅游供应链迈向中高端。文化体验成为广大旅游者最重要的出行动机。年轻人成为文化旅游消费主力军。高品质的文化创意和休闲度假业态广受追捧。符合未来审美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成为主流。

生活化。文化消费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旅游成为人的基本权利和生活方式,休闲街区、度假社区、主客共享性公共文化空间等生活方式型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发展迅速。基于当地居民的社区营造、乡村建设等,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微度假、深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广受欢迎。

三、面临挑战

(一)产业高质量与创新发展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文化旅游带来空前挑战,为国内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文化旅游业复苏任重道远。在当前疫情形势和经济局势、市场竞争、投资环境改变等多重压力影响下,文旅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赋能已是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

(二)产品升级与产业转型挑战

汤阴现有旅游产品多以初级观光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仍在摸索阶段,康养、文创等新兴文旅产业也亟需培育和扶持,产业转型和产品开发升级面临挑战。

(三)周边区域遮蔽效应挑战

汤阴地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和焦作共同组成的黄金旅游圈,自然与人文资源富集、游客流量大。同时河南省邻近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省等地均是世界文化遗产和高等级景区显著的区域,近几年在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方面发展也卓有成效。因此,汤阴文旅产业需加快发展,才能融入大区域的联动旅游格局中。

(四)城市品牌构建面临挑战

城市品牌之于城市发展影响力深远。汤阴目前尚未构建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亟需构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强化旅游形象市场影响力和产品号召力。

(五)行业发展人才扩充挑战

人才培养和储备是文旅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汤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未来在管理服务、规划策划、市场营销、旅游运营、旅游科技支撑等专业领域亟需扩充招纳人才,旅游一线岗位人员的综合素养也亟需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汤阴县文化和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综合来看,我县文旅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处于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多重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又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体系重构、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力攻坚期,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旅新路子。

第三章总体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一流标准,突出我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优势,紧扣新时代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主题,做足创意创新大文章,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河南省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强省转变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及河南省“十大战略”之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等文件精神,突出创新引领,提升标杆、补齐短板、增强后劲,全面提升汤阴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汤阴城市品质和人民幸福感,全面提升汤阴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汤阴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纲领,大力推进汤阴县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着力推动各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强大引擎,确保“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更好惠及全县人民。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贡献汤阴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文化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增强民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文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文旅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引进、培育和造就各类人才队伍,完善人才队伍结构,确保文旅建设与发展具有足够的智力支撑和动力来源。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我县文旅事业发展全过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作为文旅发展的持续动力,培育文旅新业态,打造文旅新产品,研发文旅新技术,创意文旅新IP,拓宽文旅新模式,推广文旅新营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和旅游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方向,将政府管理、服务和引导的合力,企事业单位创新经营的动力,社会组织协调促进的推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绿色生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文化和旅游业规划、开发、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美丽汤阴建设奠定基础。

坚持传承保护。深入挖掘汤阴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示汤阴文化特色,建立汤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和传统村落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积极推动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扁鹊中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以瓦岗邶风文化旅游项目为着力点,深度挖掘“千年爱情圣地、诗经邶风故里”文化价值,开展夏文化研究,推进西河勘探与白营遗址公园建设。

坚持深度融合。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统筹建设发展公共文化和旅游业,促进文旅事业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树立“文旅+”理念,推进文旅与体育、文旅与科技融合,积极发展“文化+互联网”,切实提升文化发展的科技动力。促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优势,扩大文化发展空间。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省、市“十大战略、百条举措”的要求,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根本动力,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工作主线,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工作目标,实施“五大工程”(文化IP塑造工程、研学游体系打造工程、康养休闲基地工程、文创产业发展工程、智慧旅游工程),推动汤阴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汤阴新兴支柱产业。

到2025年,全县文化发展创新环境显著改善,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文化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文化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形象显著提升,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服务更加完善,文化消费更加多元,文化发展更加具有活力。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文化产业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旅游业从传统资源开发阶段转向旅游深化阶段,从点状的旅游景区观光转向全域化休闲度假旅居一体化。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擦亮汤阴千年古县文化名片,打造“汤阴·三圣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和三圣文化旅游组团,围绕羑里城、岳飞庙、扁鹊庙和汤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周易文化产业园、精忠报国城、中医药康养休闲区,创新开展“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高质量推动汤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做大文旅产业,增强文旅融合力,丰富优秀文化产品,提供优质旅游产品,推动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望2035年,文化强县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建成美好汤阴美丽家园。高起点培育“中华易都”品牌,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新格局,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四、发展战略

(一)旅游资源观念创新战略

汤阴县全域旅游发展需要改变传统资源观念,重新解读和发现资源,建立新的资源观,并且对原有资源进行创新利用。

(二)产品业态更新升级战略

创新利用方式和开发模式,转变发展方向,提升景区品质,强化服务培训,丰富产品谱系、更新文旅业态,着力构建观光、休闲、度假、研学等多层次的复合体验型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单点突破系统开发战略

以“三圣文化”旅游资源和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突破点,以龙头项目为抓手,单点突破,培育超级IP和区域品牌IP,打造强有力的产品组团,并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

(四)文化创新利用转化战略

秉承创新理念,利用新科技、新媒体、新手段,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表达、动态呈现、活化利用和传承。

(五)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战略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管理运营模式,加强内外联动。对内政府积极作为,统一管理、统一开发运营;对外引入专业化且有实力的投融资、管理与运营团队,跨界融合,创新汤阴县文旅产业开发运营模式。

(六)运营前置市场为先战略

文旅项目开发运营中要将“运营前置”战略贯穿始终,项目前期明确项目建成后的盈利和运营管理模式,继而从定位策划—产品组合—建筑景观形态—产业植入—产品研发—项目投融资—业态自营和招商等各方面形成系统化的整合链路,保障文旅项目的高效运营变现,实现效益和品牌形象的双丰收。

五、空间布局

(一)“1314”空间布局

一域三核一线四区

(二)各区块开发思路

一域: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理念,打造全县域文旅发展空间布局。

三核:以打造国际、国内旅游和区域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深度挖掘与展示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湿地科普文化,重点打造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湿地休闲康养三个特色旅游综合体。完善全域旅游发展功能,促进旅游与历史民俗、文化创意、商业休闲、旅游集散、旅居度假等融合发展,丰富文化体验、旅游消费、文创休闲、文化演艺、体验旅游等旅游业态,逐步带动汤阴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一线:以汤河沿线(北陈王至湿地公园段)为旅游业态发展载体,依托部落、东酒寺、小河村等村落着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汤河沿线城区段发展水上休闲观光游,重点发展文旅集聚区夜经济。

四区:

1.“凤岗”滨水生态休闲体验区:以羑河、汤河和两大水库以及周边东酒寺村、小河村以及部落村为资源依托,将休闲娱乐、滨水娱乐、自驾休闲、旅居度假与滨水生态相结合,形成以水体自然风光和亲水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滨水康养休闲体验博览区,突出其滨水休闲、亲水娱乐、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

2.“龙岗”特色乡村休闲度假区:以区域有机杂粮种植、林果基地、乡村田园等为基础依托,将“农业与产业示范、景观塑造、休闲娱乐、民风民俗生态旅居”等相结合,创造创意化旅游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农业旅游的全产业化,打造集休闲观光、参与体验、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休闲度假区。

3.“精忠岳飞”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区:依托岳飞先茔和岳飞故宅资源,将岳飞忠义文化进行整合,以传承弘扬“精忠报国”国家精神为主题特色,打造成为兼有纪念、教育、游览、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特色的旅游片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岳飞忠义文化研究基地。

4.“神医扁鹊”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区:发挥“医圣扁鹊”文化品牌优势,深度挖掘扁鹊神奇的医术、养生文化,结合中医、中药材产业发展,构建集医圣文化休闲、医药理疗养生、养生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神医扁鹊”养生产业聚集区。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提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汤阴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凝聚群众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供给的全过程之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等;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政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重要基地。

(二)加强对中华文明的挖掘研究和阐释

深入开展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扁鹊文化等研究,加强“中华文化元典”“精忠报国”精神的阐释与推广,结合汤阴的文旅发展战略定位,创新文旅融合宣传设计理念,打造城市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价值。讲好汤阴故事,鼓励全民阅读,探索多种文化新体验,增强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活跃社会文化生活。

(三)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加大对《安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宣传力度,开展文明旅游系列活动,培育文明新风,营造人人学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行文明的浓厚氛围;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

(四)加强精神文明创建

以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促进城乡群众共创共享省级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断赋予“三圣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以“精忠报国”精神为文化引领,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挖历史厚重底蕴。深化推进诚信汤阴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运用新兴技术,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深入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网络公益、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大力倡导网络文明新风。

专栏1:精神文明体系建设工程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挖掘“周易文化”“忠孝文化”“精忠报国”精神等与新时代需求相呼应的文化元素,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更好地树立“东方智慧地·精忠报国城”的品牌形象。

讲好汤阴故事:深入研究汤阴历史文化内涵及价值,挖掘汤阴历史名人、革命历史、新时代模范人物事迹及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故事素材,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安阳历史文化故事”100讲、“安阳党史人物故事”100讲、“安阳人民讲老家故事”100讲等。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提升多层次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持续推进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依托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根据《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豫政办〔2018〕4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汤政办〔2021〕20号)等文件精神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充分发挥“三馆一站”(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丰富群众可获取的优秀文化资源,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众文化氛围。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阵地,营造优良的社区(乡村)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压实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持续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始终保持打击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确保文物安全。

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力度,全面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水平,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以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县歌、镇(乡)歌、村歌传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口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内容送到百姓身边。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新创反映本地特色的戏剧剧目。

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汤阴”。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整合现有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场馆开展数字化、网络化线上服务,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大力发展周易文化、精忠报国精神等方面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和数字文化企业的对接合作,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和传播渠道。

专栏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化艺术博览馆建设项目、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建设项目等。

三、塑造城市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十四五”时期,我县文化旅游业要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工作目标,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国内、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实施旅游目的地项目建设工程

打造以“东方智慧地·精忠报国城”为主,其他附属品牌为辅的汤阴文化IP。

专栏3: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周易文化产业园:加快构建周易学术交流区、文化体验街区、易养易居健康小镇,打造成为周易文化博览与休闲体验中心、世界周易文化研学旅游、东西方元典文化比较交流研究重要基地。

精忠报国城项目:建设以岳庙牌坊广场、小重山乐坊、满江红美食城、民俗艺术街、特色美食街等为支撑的文化体验区,打造集古庙参观、文化休闲、民俗体验、休闲商业、主题度假、美食餐饮、特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忠报国城文化休闲旅游区。

(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建设

高起点培育“中华易都”品牌。探索推进羑里城申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把周易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大力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以精忠报国培训中心、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研究院为载体,大力发展面向党员、团员、青年学生、干部团体的教育培训服务,推动“精忠报国”精神“红”遍全国。

做好岳家拳段位制教材的全国推广工作,开展“岳家拳进校园活动”,办好岳家拳全国大赛。

大力传承扁鹊中医药文化,优化提升汤阴北艾博物馆建设,办好扁鹊中医药文化节。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利用我县“三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不同途径和方式对外传播,增强汤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人文交流,争取和举办重大国际文化盛会和文化旅游活动。密切结合重大外宣、招商、对外交流活动,加强城市文化营销,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提高汤阴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对外宣传促销,借助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重点塑造我县“东方智慧地·精忠报国城”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强文化节会开发,将“纪念岳飞诞辰暨岳飞文化节”“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及“周文王祭祀活动”提档升级,办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通过借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

聘请国内知名营销策划团队,创新符合汤阴特色、时代发展要求的文旅营销方案和行动。创新推广手段,建立营销体系,从线上线下、品牌设计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精准营销,培育汤阴文化IP。将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知名IP。将汤阴伏道九头仙艾打造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IP。

专栏4: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品牌推广

周易文化交流节:持续开展“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提升周易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世界易学之都。

纪念岳飞诞辰暨岳飞文化节:持续举办“纪念岳飞诞辰暨岳飞文化节”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对外推介汤阴、宣传汤阴,塑造我县文旅品牌及形象,拓展旅游消费市场。

(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汤阴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示汤阴文化特色,建立汤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云技术等手段,加强对原始资料的深度整理和收藏保护。加强对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扁鹊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利用。加强数字文旅建设,增强文化及文物展示场景的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

丰富红色旅游业态,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汤阴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傅凌云故居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在五一、国庆等节日开辟红色旅游线路,通过线路串联、红色培训等相关活动,提升汤阴红色景点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增加客流量。

专栏5: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

项目建设:白营遗址公园项目、瓦岗邶城诗经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汤阴北艾保护弘扬项目等。

周易文化保护利用:加强周易文化的研究转化,挖掘周易文化内涵,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创造性转化,提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契合点,凸显《易经》对道家、儒家、佛家、兵家、农学、医学、建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的影响,展现《易经》“群经之首”的永固地位。

红色旅游:开辟环汤阴红色旅游线路,探寻红色汤阴印迹。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韩庄镇王佐村)——解放汤阴纪念馆(伏道镇后攸昙村)——红色记忆馆(瓦岗乡瓦岗村)——傅凌云故居(瓦岗乡东江窑村)——党史印记馆(五陵镇闫庄村)——刘胡兰式女英雄刘冬梅故居(菜园镇西河村)。

(四)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着力培育“岳家拳”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跑帷子”等代表汤阴民俗文化的民间艺术,通过资金扶持、奖补激励等形式引导民间艺术传人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公园、景区、城区主要干道,通过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我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千年古县”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民间剪纸进校园”“岳家拳进校园”活动。逐步将“跑帷子”、剪纸、木板年画等特色非遗项目融入全县旅游发展,加强与现代商业元素的有机融合。

系统梳理我县工艺美术资源,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加强传统工艺抢救保护和传统技艺著作权保护;加大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树立中原工匠标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非遗数字化档案。

探索非遗传承项目工作新模式,做好非遗传承项目与非遗传承人有关工作的衔接配合;鼓励带徒传艺、举办传习班等方式支持非遗保护传承。

鼓励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等,结合重大节日,整合优质非遗资源,持续开展非遗培训、展览、学术交流、公共教育等活动。挖掘非遗内容与文旅的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对接,实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开发“非遗+N”产业新内容。

专栏6: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计划:支持非遗传承人成立“非遗传习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和志愿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跑帷子”等非遗展示等公共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N的产业融合:探索发展非遗与文创、研学教育、体验工坊、特色民宿、乡村振兴等产业融合。

四、提质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汤阴游客集散中心,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投诉监管体系,围绕旅游要素,全面提升汤阴旅游服务水平。打造特色餐饮,推出食品一条街、精品体验店。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水平,加快发展民宿、快捷、商务等多层次住宿体系,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优化提升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便捷的旅游公交、车辆租赁等出行服务,发挥高铁、高速、机场等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建成安阳机场,打造立体贯通的旅游航空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完善旅游交通站点、标识等设施。加快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景区步行道、汽车营地、公路观景台等基础设施配套化建设,完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加快文化旅游信息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酒店、文化娱乐、旅游购物、商务会展、休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接待功能。提高餐饮接待能力,形成规模化旅游餐饮中心区,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娱的优良环境。

专栏7:旅游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羑里城及岳飞庙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汤阴县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汤河国家湿地公园访客服务中心及配套项目、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项目等。

城市旅游交通:增开安阳红旗渠机场、安阳高铁站、安阳主要景点到汤阴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数量,扩大共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入驻汤阴旅游景点,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

旅游厕所提升:推动旅游厕所提质升级,确保全部达到A级以上标准。

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在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和汽车旅馆。

(二)实施智慧旅游工程

积极对接携程、驴妈妈等旅游APP智慧平台,探索“互联网+旅游”服务模式,争创省级“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基地。

提升景区常态化防疫管控的智慧化水平,推进预约、错峰、限流常态化,建设自主预约、智能游览、线上互动、资讯共享、安全防控等一体化服务和用户智能管理的综合平台,整合大数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加快A级景区5G、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建设。

依托市智慧旅游平台,完善汤阴县内容,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发展智慧旅游。实施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旅游点、智慧文旅小镇、智慧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

专栏8:智慧旅游项目

汤阴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项目

(三)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1.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强化文化旅游执法队伍的市场监督执法功能,严肃查处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旅游执法检查的常态化。建立健全旅游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积极应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人员日常监管,保障导游人员合法劳动权益。

2.维护旅游公共秩序

全面推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在游客集中场所设立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安排人员值守,开展常态化旅游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并形成服务品牌。

3.保障旅游活动安全

严密防范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设立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和各种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旅游安全联合监管机制,通过广播、新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信息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并进行演练。健全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制定针对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4.加强旅游环境保护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等保护。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广节水节能产品、技术和新能源燃料的使用,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开展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

专栏9:旅游市场管理体系

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依托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和景区,优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布局,开发建设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系统,拓展评价体系应用场景,满足游客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投诉处理和旅游一般援助等需求。

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实施导游专业素养研培计划和“金牌导游”培养项目。

构建文化和旅游市场新型监管机制:深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旅游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开展旅游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五、全面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依托汤阴的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农业、现代农庄、农耕体验、田园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板块;实施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农业与信息、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加工的相互交叉融合;打造一批主题乡村旅游品牌,龙头示范、辐射带动、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打响乡村旅游的汤阴品牌,引领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

以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康养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为契机,探索建立农旅融合发展试点,将农业种植与旅游景观营造结合,培育产业新兴业态,实施康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村庄和精品线路,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名镇名村。结合韩庄镇小河村、部落村等村庄的改造升级,着力建设具有汤阴特色的乡村“民宿”系列,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支持鼓励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微型度假综合体、汽车露营地和休闲旅游度假区、休闲观光区、乡村驿站、乡村民宿等,助推乡村振兴。

专栏10:乡村旅游

持续不断推进“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河南省创客示范基地”“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等创建工作。支持伏道中医药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支持部落村等示范村发展。培育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生态农园、民居农庄等农业旅游景点,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加快推进都市生态及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六、加快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

(一)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加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深入挖掘汤阴所蕴含的周易文化、岳飞文化、农耕文化、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精髓,与当今生活方式相融合,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高标准打造黄河国家公园核心展示园与特色展示点,彰显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战略地位,建设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优化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医养健康、研学旅游、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等旅游产品,打造黄河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专栏11: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元典文化IP培育计划:深入研究和阐发《周易》元典思想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以《周易》元典著作为创意源,鼓励将元典思想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动漫动画、综艺节目等创造中,支持数字出版与传播。

核心展示园:羑里城、岳飞庙核心展示园。

特色展示点:羑里城遗址、岳飞故宅、扁鹊庙。

黄河圣地游:岳飞庙——羑里城、周易文化产业园——扁鹊庙、九头仙艾艾灸文化产业园,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精神,感受《易经》元典文化、中医文化,体验艾疗。

(二)融入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

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空间。结合河南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打造大运河汤阴片区集中展示带、核心展示点、特色展示区,集中展现大运河的外在风貌、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专栏12: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集中展示带:五陵镇。

核心展示点:羑里城遗址。

特色展示区:汤阴岳飞庙、汤阴五陵镇。

(三)文旅融合产品体系

打造高质量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深度挖掘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扁鹊文化、诗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汤阴特色的文化内涵,融入新时代潮流,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奠定文化基础,提供创意资源。以周易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依托,将羑里城打造为周易文化展示基地、论坛高峰、体验中心,大力发展周易国学文化游;以精忠报国城项目为依托,将岳飞庙打造成红色信仰高地、爱国精神和忠孝文化教育基地,壮大发展岳飞爱国红色文化游;将扁鹊庙打造成为“治未病”廉政预防基地、中医康养品牌、北艾推广中心,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培育发展扁鹊传统中医文化游;将邶城遗址打造成诗经邶风故里、千年爱情圣地。围绕“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休闲观光游;依托中华梦幻谷项目,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娱乐游,努力把汤阴打造成世界性的周易文化圣地、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原地区的中医文化养生福地、豫北区域性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畅通汤阴与安阳的公共交通,确保羑里城、岳飞庙与安阳的主要景点等景点之间公共交通,形成闭环旅游交通;增开安阳机场、安阳高铁站、安阳主要景点到汤阴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旅游服务;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文化街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标识体系建设;增设自驾游服务区、智能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和汽车旅馆,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引进高层次文艺团队,结合汤阴周易、岳飞、诗经等地域文化元素,推出高品质的精品实景演出、文化盛宴。开发汤阴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的文创消费情有独钟、物有所值。

深化文旅融合产品供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把文物场馆打造成有品位、有体验的文旅产品,把旅游景区打造成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载体,培育“非遗+旅游”“文化+科技”等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文物遗迹、非遗文化、传统村落以及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载体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拓展影视、演艺、动漫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充分满足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与休闲体验性需求,以文旅融合为核心,大力拓展全域旅游的软性开发。着力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等措施,打造富有特色全链条文旅新业态,蹚出汤阴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非遗+旅游融合。加强非遗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扩大非遗文化品牌,促进“跑帷子”、汤阴民间剪纸、汤阴泥彩塑等代表汤阴民俗文化的民间艺术走进景区,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向游客开放、旅游化包装。

二是博物馆+旅游融合。推进汤阴县博物馆高品质建设,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博物馆和虚拟文化体验空间。

三是演艺+旅游融合。以文旅融合为主线,打造一系列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旅演艺产品。以羑里城、岳飞庙、扁鹊庙、梦幻谷等为载体,提升现有演艺产品品质,高标准打造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艺节目。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具有原创力、生命力的景区剧场精品,增强景区文化内涵。

四是体育+旅游融合。持续举办好“精忠杯”环汤河国家湿地公园自行车赛、半程马拉松赛、“忠孝杯”全国岳家拳邀请赛、“消夏杯”篮球赛、足球赛等品牌赛事,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赛事内涵,扩大品牌影响,打造汤阴县文体旅融合的名片。依托汤阴武术资源,开展武术培训,引导游客参与,传承地域传统体育。提升体育场馆设施的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引导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向旅游者开放。根据疫情对人们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视频化。

五是文创+旅游融合。发挥文化创意在旅游开发中的“点石成金”作用,围绕汤阴民间剪纸、汤阴泥彩塑、刘氏空心挂面等制作文创体验项目,打造一批独具汤阴特色的文创伴手礼。

六是文化、文创+科技融合。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推动周易文化、岳飞文化、扁鹊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传播和应用,积极应用VR、AR、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开发多样化的数字文创产品。紧紧围绕“创意引领、数字先行”总方针,重点在数字文创领域有所布局,面向文旅机构、文创企业、设计团队、非遗“匠人”等,搭建能够复用共享、实时在线的文化文创云平台,推动文化、文创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资产化。

实施“文旅+”战略。

一是文旅+交通融合。深化道路交通与文旅融合,推动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健身步道等建设,发展游船旅游、徒步旅行等业态。切实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重点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推进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骑行专线、慢行系统等公共交通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

二是文旅+康养融合。强化康养度假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扁鹊庙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和开发扁鹊庙三宝(汤阴北艾、神井水、无名子),迎合消费者追求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态养生的需求,培育置身优美生态景观中而产生的接近自然、放松愉悦、调节身心健康状态的场景,打造集扁鹊中医文化、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扁鹊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依托汤阴乡村生态农业,发展乡村生态养生旅游。推进康养旅游示范工程,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区、康养旅游小镇等。

三是文旅+科技融合。促进文旅与科技融合,探索元宇宙云平台、全息影像、5D光影、VR虚拟现实、3D打印技术在文旅产品中的运用,完善讲解、展陈、体验、导览等游览设施和基本配套。通过智慧景区创建升级和数字文旅文创示范项目创建,推动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跨界融合。

文化IP塑造工程

集专家团队与群众之志,给汤阴文化品牌进行精准定位,形成一个主打品牌,若干文化品牌为补充的汤阴文化IP,利用新媒体、全媒体进行强力推介,塑造汤阴旅游新形象。将周易、岳飞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知名IP。将汤阴伏道九头仙艾等打造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IP。

专栏13:文化IP塑造工程基础建设

中华周易博物苑、精忠报国城。

(四)研学游体系

引进知名专业机构,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研学旅行营地,研发研学课程,推出一批研学线路。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景区、进场馆、进企业”,传承红色基因,以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为导向,重点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研学基地。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一体化研学游体系,形成具有汤阴特色的三圣文化游、湿地生态游、红色革命游、工业科技游、乡村振兴游、非遗传承游等链式发展格局。

专栏14:研学游体系基础建设

精忠报国培训基地、湿地研学基地、李家湾培训基地、周易博物苑培训基地。

(五)康养休闲产业发展

立足湿地公园和扁鹊庙,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大力发展艾草产业为依托,推动休闲和康养大发展。

专栏15:康养休闲基地基础建设

湿地飞凤地标、康养小镇、精品民宿、艾草种植。

(六)文创产业发展

一是结合我县文化旅游自身情况,采取合作、授权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以“人文之心、艺术之眼、科技为体、商业为用”的理念,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有形的文创产品,以新创意、新体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重点内容:围绕食品产业,打造食味汤阴礼物系列;围绕三圣品牌,开发汤阴文创礼物;围绕安阳小吃,打造精品小吃系列。

二是推出一批文化演艺产品。利用岳庙街、岳飞庙打造沉浸式夜游演艺《岳武魂·满江红》项目和新派茶歇互动评书《说岳全传》项目,利用汤河城区段游船及两岸打造汤河三圣文化体验性巡游《汤河情·圣贤颂》项目,利用汤阴老城区提升空间打造全城主题式文化小品夜游《古城风·满街韵》项目等,提升汤阴夜游品质、打造汤阴夜游经济。

(七)积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依托城区、主要景区、特色乡镇街区,培育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夜”特色业态,丰富夜间产品供给,繁荣夜经济。一是鼓励城区主要景区开发夜间观光等体验旅游产品,举办灯光节、音乐节、露营节等夜游节庆活动。二是延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开放时间,鼓励开发“文博场馆奇妙夜”夜间体验项目,包含评书、话剧、曲艺等文化活动,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三是大力发展夜间演艺、影视娱乐、非遗传承工坊体验等,重点组织创作一批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推动文化演艺产品进景区,打造“白天看景、夜晚看剧”全天候旅游体验。四是推动城市商圈与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城市灯光美化亮化工程,打造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夜游集聚区,组织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等活动,做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

(八)支持影视产业发展

适时引入影视产业,鼓励影视企业入驻汤阴,打造汤阴影视产业基地,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发展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组建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支持发展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工业遗址、历史遗迹、河道村落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大力培育影视发展配套产业,吸引全国剧组和编创人员来汤发掘资源、创编剧目、拍摄作品,讲好汤阴故事,诠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影视文化为抓手,提升文化产业创造力,增强地域品牌吸引力,繁荣汤阴文化经济,形成文化经济对汤阴发展的助推力。

(九)强化宣传推介

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有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整体品牌营销,放大文化旅游推广效果,叫响汤阴文化旅游品牌。

1.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融合全县各文化旅游新媒体,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合作,建成“一体策划、集中采集、多种生成、立体传播、同频共振”的汤阴文化旅游全媒体传播矩阵。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发挥旅游景区、文艺院团、文博院馆等优势,拍摄发行旅游公益广告、人文风情影视、文化旅游宣传片和文化历史纪录片、文旅宣传新闻等。充分立足我县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本土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创产品,做精做美,策划推出网红产品和形象代言,与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等网络媒体合作,开展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宣传推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广体系。

2.积极开展节会营销。持续办好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纪念岳飞诞辰、艾草文化节、周易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扩大节会品牌效应。持续举办好“精忠杯”环汤河国家湿地公园自行车赛、“周易杯”半程马拉松赛、“忠孝杯”全国岳家拳邀请赛等品牌赛事,积极申办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商务会展、高端论坛、体育赛事等活动,持续提升汤阴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旅游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文化旅游和产业交易博览会,做好旅游招商和宣传推介。

第五章保障措施

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实施,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夯实资源要素保障,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我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位,确保“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部门协同机制,激发整体效应。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培育文化和旅游行业组织。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依规发展旅游业。

三、建强人才队伍。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造就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使各领域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培养一批文化和旅游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

四、完善支持政策。按照财政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要求,落实支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落实基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必需的资金。通过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和旅游发展。健全财政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完善投融资服务。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六、加强安全能力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对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内容把关。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和旅游设施、项目、活动的安全监管。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发展,建立文化和旅游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汤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