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政〔2024〕1号 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4—2028年)的通知
发布:张晨晨  来源:汤阴县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4-04-10 17:18:2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发布时间 2024年4月10日 成文日期 2024年3月18日
发文机关 汤阴县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汤政〔2024〕1号
文件状态 2024-2028年


《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4-2028年)的通知》政策解读

汤政〔2024〕1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4—2028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4年3月18日

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4-2028年)

第1章  规划背景

1.1规划背景与意义

1.1.1规划背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抓好粮食生产。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充分供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扛牢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挥河南优势,确保粮食供给,培育粮食核心竞争新优势,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仅保障了河南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省外调出粮食及制成品6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汤阴位于豫北小麦主产区,地处河北邯郸、河南郑州、山西长治、山东菏泽四省市交汇处,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交汇中心,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国食品工业名县”。汤阴食品加工产业园已成为小麦产业集群的加工核心区,入驻了益海嘉里、中粮、今麦郎等食品加工企业200余家,拥有“嘉士利”“金龙鱼”“香满园”等8个中国名牌,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2020年成功创建了以小麦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省级产业园建设,汤阴小麦生产绿色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加工集群优势不断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已发展成为豫北地区小麦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区。为进一步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特申报创建以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融合,聚集先进要素、强化科技装备、引领绿色发展,在小麦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1.1.2规划意义

(1)有利于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小麦绿色发展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引领,通过调整优化小麦品种结构、发展优质小麦,推进绿色循环,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和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重点依托研发、种养、加工、物流等基地,以及智能管理系统、健康食品行业电商服务、物流集约化智能服务等平台建设,把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有机衔接,培育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引领新消费,积极发展新兴业态,促进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因此,汤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有利于统筹推进“四优四化”,引领汤阴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有利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是展示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安全食品生产基地以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是联结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通过优质小麦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食品加工产业园、粮食仓储物流陆港、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工程建设,有助于形成生产专业化、区域规模化、发展集群化的空间格局,有助于构建“三链”高效协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助于加快产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要素的集聚,有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活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产业园建设,能够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通过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促进种养加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文旅农产业融合,挖掘乡村文化价值,拓展园区产业发展功能,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产业综合效益。

(4)有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通过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带动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了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显著增强了园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二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改造提升优势产业,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三是产业园的建设促进了各类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为现代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加快现代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园区产业在决策、生产、运营环节上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5)有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产业园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高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小麦,有助于粮农采用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方式,实现节本增产、优质优价,从而增加农民的直接经营性收入。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大量农民进园入厂,实现稳定就业,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或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长效联结机制,以固定分红、订单农业、农民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1.2规划范围

产业园规划面积42.5万亩,耕地面积28.8万亩,涉及4镇1区,包括任固镇、古贤镇、菜园镇、伏道镇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

1.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5年(2024年—2028年),近期为3年(2024年—2026年)。

1.4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4)《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

(6)《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7)《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

(8)《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4〕3号)

(9)《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豫政〔2021〕13号)

(10)《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豫政〔2021〕56号)

(11)《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0〕18号)

(12)《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13)《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4〕3号)

(14)《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安政办〔2017〕90号)

(15)《汤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汤政〔2022〕1号)

第2章  建设基础

2.1概况

2.1.1总体概况

汤阴县位于豫北平原,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总面积636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下辖10镇,298个行政村,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食品安全示范县、连续六届十二年“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汤阴县凭借优越区位交通、强劲产业发展基础、深厚文化底蕴等,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培育小麦、玉米等主导产业,助力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前延后伸,构建“三链同构、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模式,实现由粮食生产大县向食品工业名县的嬗变,有效推动汤阴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1.2区位资源条件

(1)区位交通

汤阴县位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汇的山前地带,地处北纬35°45′~36°01′,东经114°13′~114°42′,位于河北邯郸、河南郑州、山西长治、山东菏泽四省市,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交汇中心,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晋煤东运”等国家重大能源工程贯穿全境。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纵贯南北,302省道、219省道横贯东西,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晋豫鲁铁路在汤阴形成双十字交叉状,安阳红旗渠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铁路口岸、安罗高速开工建设,万庄物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保税仓申报成功并投入运营,铁路专用线开通,安阳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国内大循环安阳至西北物流大通道相继开通运营,汤阴公铁空海“四港联运”区位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域性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汤阴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辐射豫、冀、鲁、晋4省的商品集散地,是豫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汤阴南至新郑国际机场、北到邯郸国际机场仅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汤阴县作为安鹤一体化桥梁和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安阳市、鹤壁市的空间辐射带动作用,在空间上与安阳和鹤壁对接,积极向北向南发展。

(2)气候资源

汤阴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369.9小时,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最低气温12.5℃,全年无霜期206天以上,降水量598.5毫米。汤阴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少。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汤阴小麦生长的良好基础,使得汤阴小麦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商品性好。

(3)水资源

汤阴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地表水:全县年降水量3.76亿立方米,年平均地表径流深100毫米,径流总量6460万立方米。地下水:全县浅层地下水可采取量为8207万立方米,县内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2~4米深,水质较好,矿化度轻,属于中性淡水,是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全县可以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总量为2.38亿立方米,耕地平均每亩370立方米。

汤阴县有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琵琶寺水库等大小10余处水库,汤阴县境内和县境边际,从南而北,有永通河、汤河、羑河3条季节河流,先后分别在中部和东部汇流向东注入卫河。

(4)土壤资源

汤阴县土壤类型随着地形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由西向东依次为褐土、潮土、风砂土。褐土集中分布在县城西部的五里岗区和东南部火龙岗区,面积3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6.4%,潮土在县境中东部的广大冲积平原区,面积52.3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3.1%。风砂土分布在卫河西沿、五陵镇的北部地带,面积30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5%。各镇土壤pH平均值都在7.6-8.1之间,适于各种常规作物种植。县域西南部地区由于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现已发展0.3万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

(5)历史文化资源

汤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5000年文明史、3400多年文字史、2226年建县史,是著名的“三圣文化之乡”。汤阴还是中国传统“音、舞、诗、画”的重要发祥地,凭借剪纸艺术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境内有仰韶、龙山、殷商等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和著名历史人物出生地、墓葬群、纪念地一百余处,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15处,县级15处。

2.1.3经济社会条件

2023年,汤阴县生产总值完成182.6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5.6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6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4亿元,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6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2亿元,增长7.2%。

汤阴建成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一区三园”(食品医药产业园、新型制造业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206家,先后三次获评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其中益海嘉里、安井、众兴、甘源等28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食品企业先后落户汤阴,拥有“金龙鱼”“嘉士利”等26个中国驰名商标及598个系列名牌产品,培育形成小麦、玉米、大豆、肉鸡等10大产业链,带动建成3.6万多公顷优质强筋小麦、3.3万多公顷优质玉米、8000公顷优质蔬菜、2亿袋食用菌、1333公顷中药材、6000万只家禽、150万头生猪生产加工基地。汤阴北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1.4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汤阴县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注重“三链同构”,突出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全县围绕优质小麦、艾草、食用菌、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加速补链、延链、壮链,逐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度。全县有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31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98个、家庭农场329个。县政府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种植框架协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形成“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

汤阴县耕地面积64.1万亩,累计完成土地流转23.7万亩,土地流转率超过37%。全县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400万吨,带动建成了55万亩强筋小麦和5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2万亩优质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6000万只家禽和150万头生猪养殖生产加工基地,以及8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

汤阴县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强农,强化绿色发展,打造安全放心的农业品牌。截至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6.48万亩,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9个,地理标志认证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全县畜禽粪污(或秸秆)综合利用率90%,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率9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41%,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41.4%,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2023年农业总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2%。

2.1.5主导产业概况

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工作思路,汤阴县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高标准粮田、土地整理、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资金9.4亿元,建成了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40.67万亩,为全县小麦稳产丰收和优质增效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6万亩左右;每年发放6000余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业保险资金,减轻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发放各项农机补贴资金1500余万元,购置各类农用机械1600余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3%;每年投资200余万元对小麦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将培训与“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等涉农项目相结合,与航空植保现代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小麦生产科技含量。

汤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通过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一是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先后引进益海嘉里、嘉士利等38家小麦制品加工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益海嘉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益海嘉里),在县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拥有年产200万吨的面粉加工能力,小麦加工转化率达87%。汤阴县实现了本地小麦就地转化。二是加强科技支撑。汤阴县政府与省内外涉农科研机构和河南工业大学建立长期的产学研科技合作关系,打造了8个县级以上科研研发平台,为企业研发创造了条件。2019年,汤阴县被科技部认定为安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汤阴核心区。三是强化品牌建设。全县培育了“嘉士利”饼干、“鲲华胚芽油”“金龙鱼”食用油、“蓝匙”面粉、“香满园”面粉等8个全国知名品牌,万盛源食品公司“邺南刘氏空心面”品牌被确定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托“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订单小麦种植模式,带动了全县1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县财政每年拿出600余万元对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小麦20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补。目前,全县常年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小麦近20万亩,每亩可增加收入100元-150元,全县小麦产业从业人员2800余人,带动农户1.4万户增收致富,在全省创造了优质强筋小麦发展“汤阴模式”,这些均为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汤阴县积极推动小麦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河南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小麦面粉生产面包、饼干等;河南鲲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益海嘉里的小麦初次加工产品生产小麦胚芽油、胚芽粉等;依托安阳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种植双孢菇,变废为宝,年消耗农作物秸秆(麦草)26万吨,为农民增收3600万元,大大减少了小麦秸秆由于焚烧和腐败产生的污染,同时利用其下脚料生产有机肥3万吨,使小麦秸秆得到循环利用。

2.2产业园概况

2.2.1区域范围

根据汤阴县优质小麦产业发展规划、现状布局、发展趋势、产业关联度等综合因素考量,选定任固镇、古贤镇、菜园镇、伏道镇4个乡镇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园的建设区域范围。产业园位于汤阴县中北部,园区面积42.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5%;耕地面积28.8万亩,占全县45%;包括121个行政村,总人口2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6%;产业园内小麦产业总产值73.8亿元,占全县小麦产业总产值的87.1%,占产业园总产值的85.9%;产业园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3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7%。

2.2.2产业基础

(1)种植

产业园耕地面积28.8万亩,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常年种植优质小麦约24.2万亩,总产量15.7万吨。该区域整体相连,土壤质地多以潮土为主,水肥条件较好,是全县小麦种植的最适宜核心区域。现有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2.9万亩,小麦种子年产量约2万斤。流转土地15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42%。

(2)加工

产业园内食品加工产业园是豫北地区小麦产业加工的核心区。小麦加工企业有1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合作社48个;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家庭农场35家,主导产业产值达73.8亿元,加工转化率达97%。现有国家名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2家。

(3)仓储物流

园区内正在建设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万庄国际物流园,年物流吞吐量可达3000万吨,总投资约30亿元,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12公里。万庄物流园充分发挥铁、陆、空多式联运的优势,努力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支点和豫冀鲁晋铁公水空四港联动区域性物流枢纽,年交易额达80亿。入驻的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30余家,架起了产地与餐桌之间的桥梁,面粉、馒头、挂面等产品运抵全国各地,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4)科技创新

聚焦小麦全产业链,以政府、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现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平台11家,汤阴县农业科技园区是安阳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之一。在河南省农科院、安阳市农科所大力支持下,建立了豫北强筋小麦优质节本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推动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与节本高效技术联合推广,实现良种覆盖率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

(5)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力度,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现有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5.62万亩,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19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42%,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42%,建有16.17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产业园依托有机小麦生产基地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有机饼干、有机面粉、绿色食品及系列食品,同时依托食用菌企业以秸秆、鸡粪种菌,充分发挥秸秆的利用价值,形成了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产业链和从原粮生产到精深加工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现拥有“嘉士利”饼干、“香满园”面粉等8个中国名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

2.3创建优势

2.3.1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品质优异,建成绿色保供大基地。产业园地处北纬35°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汇的山前地带,属我国小麦种植优势区,所产中强筋小麦品质优势突出,市场供不应求,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产业园常年种植优质小麦24.2万亩,占耕地的比例高达84.0%,总产量15.7万吨。近年来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让大部分耕地集中到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园区内土地流转率达到38%,土地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42%。推动小麦生产基地全部实现绿色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高达1200斤,比全县平均单产高13%。

龙头强劲,形成综合加工大集群。产业园围绕优质小麦种植、加工、物流运输等,集聚了一批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加工集群化发展格局。园区内现有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共计32家,其中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阳市新东方食品、安阳金品达食品、河南安井食品、安阳市豫鑫木糖醇、安阳众兴菌业和安阳九头仙艾业6家企业为省级龙头企业,主要经营金龙鱼、香满园等品牌系列面粉。园内农产品年加工能力300万吨,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00万吨,面条加工能力30万吨。2023年,产业园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97%,主导产业加工产值达68亿元,二产与一产产值比达到14.78: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六届十二年“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唯一“中国食品工业名县”。

链条完整,打造融合发展大产业。在绿色标准化规模种植和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下,园区小麦产业链条不断向前向后延伸,形成了涵盖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专用有机肥生产、农机信息服务、绿色标准化种植、小麦初加工、精深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现代交易等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关联紧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园区内先后培育出秸秆收储转化企业5家,生产性服务合作社18家,在农机服务、病虫害绿色防控、烘干仓储等方面形成综合配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培育出300多家活跃度高的电商主体,形成了线上线下综合销售网络体系,不少企业电商销售已占到产品销售的30%以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岳飞庙、羑里城等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以生态和美乡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发出一批乡野田园游、现代工业展览、食品品鉴游线路和研学基地。2023年,产业园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73.8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85.22%,先后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2.3.2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示范引领效应显著

设施装备先进。高标准农田占比高,产业园建有高标准农田28.80万亩,占耕地比重达100%,实现小麦种植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大幅提高。机械化水平高,汤阴县是全国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加工生产线国内领先,采用先进的瑞士布勒、意大利GBS工艺和设备加工小麦,加工水平全国领先。仓储物流设施基本完备,园区内配套建设万庄物流园(陆港),年物流吞吐量可达3000万吨,架起了产地与餐桌之间的桥梁,面粉、馒头、挂面等产品运抵全国各地,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强。园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由政府、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园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7家、科技型企业76家,是安阳市首个获批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安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河南省食品精深加工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园内多家规上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与河南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安阳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个,成立省级涉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20家,稳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99人,年研发投入约1850万元。“高品质营养煎炸油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营养健康面制品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等多个项目,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

2.3.3绿色发展成效突出,产品质量优质安全

生产环境持续净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成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片——叶面肥喷施示范区1.68万亩,有效带动农户广泛施用叶面肥、有机肥、缓控释肥、生物肥料等绿色节约肥料。2023年通过现代植保机械开展专业化绿色防控,产业园内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2%,加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力度,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

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节水技术全面推广,建设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设施。精准灌溉控水技术和畜禽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全面推行,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达到0.6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广、效率高。园内拥有秸秆收储转化企业5家,利用小麦秸秆实现菌床发酵、饲料加工和有机肥生产,形成了“小麦秸秆—食用菌—有机肥”和“麦麸—饲料—有机肥”的绿色生态循环模式,推动秸秆基质化、能源化和饲料化转化,成就了汤阴县食用菌和畜禽产业。园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高于全省、全国90%的平均水平。

质量安全更有保障。通过推广应用绿色优质小麦新品种和新技术,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16.17万亩,亩均单产提升10%以上。累计取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19个,认证面积达到5.62万亩。园内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进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质量追溯平台,园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比例达到100%。

2.3.4主体多元联农紧密,带动农民作用显著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产业园内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农民合作社4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家庭农场35个。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枢纽、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随着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诸多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就近就业人数达到5.61万人。

联农带农机制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园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共赢产业化服务模式,建立了“农户绑合作社、合作社绑龙头企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托管、流转土地,统一为农户提供农机耕作、良种供给、粮食收购等服务,每亩增收约200元,园内绑定农户平均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100%。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农户建立起优质订单小麦供货关系,直接带动1.42万农户(商户),完善了供应链、巩固了产业链、强化了监管链、提升了价值链,群众户均增收2000余元。

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万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7万元37%。

2.3.5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要素支撑保障有力

汤阴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全县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汤政文〔2021〕10号)、《汤阴县农业信贷担保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汤政文〔2022〕26号)、《汤阴县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汤政文〔2021〕36号)、《汤阴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统筹整合资金,为产业园发展做好政策保障。

产业发展有补贴。对产业园内流转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2000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物化补贴10万元,每增加1000亩,增加物化补贴10万元。对于整村种植的按实际面积计算,每亩奖补50元。

存量用地有盘活。全面摸清存量低效用地底数,“一宗一策”提出处置方案,在县域内开展全面盘活县产业集聚区存量建设用地,建立盘活工作“一本账”,形成产业集聚区用地政策体系“一张网”。

财政金融有支持。加大对“三农”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园累计财政投入3.65亿元。搭建覆盖全县、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形成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为基础、多种合作模式相互促进的“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

2.3.6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功能板块集中完善

按照汤阴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定位,遵循汤阴县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与水利、林业、旅游、工业、物流等专项规划衔接,立足产业园小麦产业良种繁育、绿色生产、加工转化、产品研发、仓储物流等发展现状,综合考虑产业园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基础等条件,科学谋划了以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一院”为引领,以粮食仓储物流陆港“一港”为重要节点,以食品加工产业园为“一园”为发力点,以良种繁育和绿色标准化生产“两基地”为支撑的“一园、一港、一院、两基地”空间布局,形成科技创新、规模种植、加工、物流、服务等环节关联配套、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2.3.7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建设运行管理高效

产业园构建了“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投资管理运营平台”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的“赋能平台”。

组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进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产业园创建相关工作,研究制定产业园发展战略、支持政策、保障措施,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明确,形成共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

成立了产业园管委会。专门成立汤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设办公室和若干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园区规划、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绩效评估等工作,负责与领导小组联络、沟通及其他事项,传达至产业园运营平台公司执行,并监督公司的运营管理工作。

搭建了产业园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委任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弘达投资有限公司为产业管理运营平台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园建设与运行管理,下设规划部、产业发展部、农产品加工部、电商仓储物流部、市场旅游部和综合服务部。其中,规划部主要负责园区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产业发展部的职能是负责农业生产管理、园区农资管理、农技培训、科研技术交流等;农产品加工部负责加工企业的引进、协调和管理,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品牌建设、技术服务等工作;电商仓储物流部负责园区内电商运营、冷链物流建设和维护等工作;市场旅游部主要负责园区招商引资、休闲旅游项目管理、旅游设施维护等工作;综合部的职能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工程招标建设等。

2.4存在的问题

2.4.1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很多加工企业目前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料种植基地,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利益联结看似紧密、实则松散,种植、加工环节利益联结不紧密,有些地区大面积的种植无法按照订单实施。

2.4.2价值链水平有待增强

虽然小麦产业链条较长,但产业价值链总体上处于中低端。以小麦面粉为主导的初、粗加工品占比较高,多以挂面、馄饨、包子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较少,以小麦变性淀粉、功能食品、麦胚多肽、生物制品等为代表高端产品尚处于市场空白,小麦加工转化增值率不高,与国内外知名头部企业相比利润差距较大。

2.4.3产业短板有待补齐

虽然小麦产业发展的基础好、优势强,但产业发展短板、弱项也很明显。如为种植基地生产服务的产地烘干、仓储等配套设施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有待增强。产业冷链物流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符合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智慧产业体系建设和高端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境内众多食品加工企业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仓储、运输、供应等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和整合。

第3章  总体方案

3.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粮食安全总体要求,立足汤阴县优质小麦主导产业,以推进“三链协同”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建基地、强龙头、促融合、补短板、聚要素,促进小麦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动能,努力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影响力大、链条齐全、功能完善的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擦亮河南粮食“王牌”、加快农业强省建设贡献汤阴力量。

3.2规划原则

3.2.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在产业园建设中的规划引领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产业发展相互配套、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2.2合理布局、功能完善。按照新发展理念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合理设计产业链条和板块,建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运营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3.2.3创新驱动、优质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园小麦绿色生产、加工转化、仓储物流等全链条技术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支撑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3.2.4绿色循环、生态友好。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强化小麦绿色生产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小麦秸秆、麸皮等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建设生态友好农业,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2.5创新机制、惠农富农。坚持以民为本,在产业园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产业园建设中,积极探索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衔接的有效机制,让园区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3.3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和河南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机遇,依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汤阴县小麦产业发展优势,按照“一园(食品加工产业园)、一港(粮食仓储物流陆港)、一院(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两基地(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的空间布局,以种植基地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科技装备支撑、现代要素聚集、农业绿色发展、联农带农益农为重点,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促进现代要素高度集聚,打造成豫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地,在小麦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知名的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3.4功能定位

3.4.1全国小麦产业“三链协同”发展先导区

产业园将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引领,加快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政策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引导产业资本、人才、科技、信息、市场等现代资源要素集聚,全面提高产业发展各环节、全链条技术水平和运营质量,探索走出一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备供应链的小麦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建设全国先进、河南领先的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全国县域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3.4.2中部地区粮食产品及投入品仓储物流中心

汤阴县拥有由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建设运营的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最大的化肥商业储备库和尿素期货交割库,开通了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同时设有占地40公顷的进出口加工区,主要服务化肥等出口加工企业和饲料、粮食等进口加工企业,每年加工数万吨出口复合肥。产业园将依托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加快物流体系建设,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有效提升粮食产品及种子、化肥等投入品的仓储物流供应链,建成立足安阳、链接全国、贯通“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产品及投入品仓储物流中心。

3.4.3全国小麦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

汤阴引进了众兴菌业、新希望六和等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为小麦产业的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产业园立足小麦产业发展和食用菌、饲料、有机肥生产、生物制气、微生物制剂等相关链条建设,有效提升小麦秸秆和麦麸综合利用能力,并将食用菌下脚料经过加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丰富的优质有机肥料,进而构建高效的食用菌、畜牧业与小麦产业紧密联结的循环农业体系,为有效解决作物秸秆污染、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探索麦麸、次粉和胚芽等精深加工,开发高端功能生物制品,推动小麦副产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汤阴和全国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3.4.4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样板区

产业园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方法,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合理布局粮食产业链条的农技服务、烘干仓储、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着力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形成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的汤阴样板。

3.5功能布局

3.5.1园区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定位、建设思路及任务要求,以及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在确保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小麦产业良种繁育、绿色生产、加工转化、产品研发、仓储物流、循环发展等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布局现状,在任固镇、古贤镇、菜园镇、伏道镇4个乡镇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内创建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总面积42.5万亩,主要建设以面粉、休闲面制品、预制面制品、速冻面制品、烘焙食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以粮食产品及种子、化肥等投入品为主的粮食仓储物流陆港;以食品科技研发、中试、孵化、食品检测为主的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以良种繁育、绿色标准化生产为特点的两基地,确定“一园、一港、一院、两基地”的空间布局方案

3.5.2各区域空间位置及功能

“一园”:食品加工产业园,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在县中心城区的东南部,内含开发区管委会、创业大厦、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面积2.31万亩,是汤阴县面粉及面制品、速冻食品和休闲食品加工业的重点集聚区域,也是小麦科技研发、信息服务、食品检测、品牌培育、人才培训等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力量增长的主要区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区。

“一港”:粮食仓储物流陆港,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东南角,晋豫鲁铁路通道以北、京广高铁以东、阳光大道以南、汤扶路以西的区域,面积1000亩,拥有安阳铁路口岸、万庄物流园,是全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园区将依托该优势,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进粮食产品及种子、化肥等投入品的仓储物流发展,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品及投入品仓储物流中心。

“一院”: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位于食品加工产业园内,依托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各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资源而建立,加强与河南工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围绕中高端面制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功能生物制品等,开展研发、中试、孵化和检验检测,提升小麦全产业链创新研发水平。

“两基地”: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位于任固镇内,S302政通大道以北区域,面积2.9万亩。该区域主要用于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通过完善种子仓储、烘干等服务设施,为全县及周边县区提供优良品种。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位于古贤镇、菜园镇、伏道镇和任固镇S302政通大道以南区域,面积21.3万亩,主要示范推广优质小麦绿色生产集成技术,推动小麦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6规划目标

3.6.1总体目标

经过创建,小麦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产设施条件更加先进,产业主体和现代要素更加集聚,产业业态更加丰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循环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丰富、功能完善、创新力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汤阴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豫北小麦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小麦产业“三链协同”发展的先导区,“全国先进、全省领先”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3.6.2具体目标

充分挖掘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支撑、集聚现代要素、引领绿色发展,创建期末,形成园区发展新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形成农民收入增长新机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三链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优质小麦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明显提升,加工流通链条不断延伸,业态稳步拓展,小麦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实现小麦主导产业产值86.3亿元以上,其中二产产值增长至80亿元,小麦加工转化率达到90%,转化增值率达到2.8:1。

——现代产业发展要素集聚明显。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基本建成,创新功能有效发挥,省级及以上科研单位设立研发平台达到12个,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至105人,在良种繁育、技术集成、农业信息化应用、多类食品研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推广经费支出增长至2450万元。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面积在现有11.9万亩基础上新增5万亩。水、电、路、讯、网络等条件完善,实现产后处理、加工、流通、冷链储运、信息服务等园区全覆盖。

——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持续有力。全面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畜禽粪便(或秸秆)综合处理率达到94%,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3.1%、42.2%,培育一批绿色、有机、高端小麦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个数达到20个,认证面积增长到5.8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覆盖。

——联农带农机制更加完善。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增长至44%,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分别发展到52个和37个。产业园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通过建立企业与基地农户、新型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共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就业人数达到5.79万人,实现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

第4章  建设内容与重点

产业园建设将瞄准产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加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项目建设,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强化产业发展弱项,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小麦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创新引领优势和融合发展优势,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先进、全省领先”的优质小麦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4.1推进小麦基地建设

依托任固镇、古贤镇、菜园镇、伏道镇4个乡镇的小麦生产优势,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条件;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品种结构优化;建设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建设数字智慧粮田,推动精细化管理;建设产地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能力,推进小麦生产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4.1.1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条件

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在已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上,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升级版,配备移动喷灌机、植保无人机、物联网信息化装备及耕种收农机装备,依托农业农机合作社,开展托管式耕种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单品种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培肥地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创建期末,园区内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面积达到16.9万亩。

4.1.2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品种结构优化

以河南易科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企业为龙头,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新乡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支撑,稳步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良种繁育生产。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的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小麦种业生产体系,不断提升小麦种业创新繁育能力。创建期末,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9万亩。

4.1.3建设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应用

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核心,开展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管理制度,以优质品种、精量宽幅播种、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1-2套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如强筋小麦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小麦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绿色集成技术,增加绿色小麦产品供给,引领小麦转型升级。创建期末,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1.3万亩。

4.1.4建设数字智慧粮田,推动精细化管理

依托中国科学院、农信通集团技术优势,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空天信息、云平台等技术应用,集成智慧节水灌溉、智慧植保、智慧农机、智慧监测等技术,开展数字智慧粮田示范区建设,将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到小麦生产中的“耕、种、管、收、储、销”等各个环节,使广大农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天气、市场供需、作物生长等方面的数据,并且更准确地做出决策,例如施肥、打药等,从而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应对能力。

4.1.5建设产地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粮食产地仓储、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灾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到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产业园立足于加快补上良种仓储烘干等配套设施短板,在任固镇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内依托村集体建设种子仓储、烘干等产地配套设施,创新服务机制,提升设备共享与服务能力,服务种业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4.2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产业园小麦发展现状,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三链同构、三产融合”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备供应链,促进小麦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各环节有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4.2.1培育小麦精深加工产业

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园,推进小麦精深加工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从小麦制粉向专用优质面粉、烘焙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健康营养食品转变,不断完善小麦全产业链体系。以中粮面业(安阳)、华龙农庄(汤阴)、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嘉士利食品、诺金食品、鲲华生物、新东方食品等企业为依托,发展专用粉、强化粉、预拌粉等小麦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营养挂面、风味挂面、方便食品、健康定制面品等中高端面制品;发展速冻水饺、速食面饼、烘焙面食等方便速食面制品;探索麦麸、次粉和胚芽等精深加工,开发高端功能生物制品,推动小麦副产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打造“小麦—面粉—面制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等小麦产业多级价值产品。创建期末,小麦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99%,增值率达到2.8:1。

4.2.2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

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陆港,提升汤阴小麦产品仓储、冷链物流水平。以万庄安阳物流园、益海嘉里(安阳)食品等企业为依托,实施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集物流配送、农产品交易、冷链运输、加工仓储、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仓储物流园,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企业提供仓储配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期货交割、大宗商品交易等全链条服务,打造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4.2.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在小麦产品营销、流通、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小麦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小麦产品电商物流园。以汤阴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深入实施农村电商工程,积极开展与淘宝、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巨头的战略合作,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电商精英,提升电子商务运营水平。结合当下直播和短视频带货电商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食品企业建设“直播间”,通过“主播+产品销售”构建电商销售新模式,提高直播带货水平。稳步提高小麦交易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水平,提升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网上交易水平。积极培育农业电商主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实现线上线下运营。

4.2.4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游、食品工业研学游

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进小麦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小麦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建设小麦博物馆、小麦主题公园等,发展景区带动型、农业观光型、农家体验型等休闲农业,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小麦休闲旅游产品。以中国食品安全体验馆、中粮面业(安阳)、华龙农庄(汤阴)、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嘉士利食品等为依托,精心谋划食品工厂旅游参观路线,精心设计食品工业研学内容,以食物为载体,通过食知、食验、食操、食践、食礼、食趣等体验式学习,加强对食物的认知,了解食物的来源及营养价值,并通过特色小食品加工、美食制作过程的实践操作,掌握食物制作过程和生活烹饪技能,了解食物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增强食品工业研学趣味,让游客在享受文明乐趣的同时,接受农事、农艺教育,实现农产文旅融合发展。

4.2.5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方法,选择群众意愿高、村干部领导能力强的行政村,进行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着力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庄环境;加强粮食烘干、仓储、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发展乡村产业;加强乡村治理,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的汤阴样板。

4.3加强科技装备支撑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小麦科技创新研究和平台建设,推进小麦创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应用,建立健全有效支撑小麦产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小麦产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快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发展带头型人才和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支撑作用,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4.3.1加快小麦产业科技创新

依托河南省农科院、安阳市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设以食品科技研发、中试、孵化、食品检测为主的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加快优质专用面粉、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烘焙食品、功能食品、健康营养食品等加工技术研发,并辅以小麦食品的中试、孵化和检验检测,全面提升小麦全产业链创新水平。同时,加快高端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等研发设备的更新、改造,提升研发效率和技术水平。创建期末,省级及以上科研单位设立研发平台达到12个,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到105人。

4.3.2提高小麦产业装备智能化水平

推进小麦生产装备、加工装备、仓储装备、物流装备等机械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小麦全产业链机械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小麦加工的生产装备、生产车间、生产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生产工厂。推进小麦生产的水肥一体化装备、植保无人机飞防装备、耕种收机械装备、物联网信息装备等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及小麦仓储、物流机械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小麦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4.3.3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强小麦产业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建设包括小麦产业大数据中心、生产数字化决策平台、耕地“一图三全”资源匹配平台、市场行情监管平台等的“1+1+N”小麦产业全链条大数据平台,即“1”个涵盖县、乡、村三级的产业大数据中心,“1”张覆盖全域的产业地图,“N”项包括科研、生产、消费、库存、贸易、价格、成本收益等多维度的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小麦产业全链条的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推进信息技术与小麦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创建期末,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

4.3.4加强农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

探索农业科研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支服务团队”的农技推广机制,构建基地示范、技术培训、产学研推、参观考察、智慧云服务等多途径的科技推广转化路径,推进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的目标,以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为重点对象,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创建期末,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

4.4示范引领绿色发展

以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小麦绿色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小麦加工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升小麦品牌价值,示范引领中原地区小麦绿色发展。

4.4.1构建小麦绿色生产体系

积极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实现节水、节肥、节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高效缓释肥、有机肥,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主要病虫害,科学制定绿色防治技术方案,选择高效低毒药剂,制定配套使用关键技术,构建小麦绿色防控体系。创建期末,小麦化肥利用率达到43.1%,农药利用率达到42.2%。

4.4.2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加强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以安阳众兴菌业为依托,大力推进小麦秸秆基料化利用,发展双孢菇等食用菌生产,构建“小麦秸秆—食用菌—有机肥”循环发展模式。以汤阴县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依托,将作物秸秆通过厌氧发酵生产生物天然气、食品级二氧化碳及生物有机肥,构建“秸秆—生物有机肥—作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汤阴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建立政府、企业、种粮大户三位一体的秸秆收储模式,打通秸秆收集处理、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提高秸秆收贮运输服务水平。创建期末,畜禽粪便(或秸秆)综合处理率达到94%。

4.4.3推进小麦加工清洁生产

大力推进小麦加工清洁生产,通过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推进清洁生产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顺利实施。

4.4.4强化绿色产品质量监管

健全完善以县级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镇级检测和农业龙头企业检测为基础、村级生产基地农产品检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为骨干的三级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现园区小麦抽样检测全覆盖。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在生产、贮存、流通等各个环节完善条形码、二维码等监测手段,加强农资准入、农业投入品监管等监督管理,建立产地准出和生产记录档案制度,明确责任、完善程序,为绿色小麦食品生产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创建期末,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5.8万亩,园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比例达到100%。

4.4.5创建小麦产品品牌体系

实施品牌强县战略,积极推进汤阴优质强筋小麦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强化“汤麦”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支持生产经营主体争创“三品一标”,支持加工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培育产品品牌,打造特有的小麦产品品牌体系。积极参加中国农产品博览会、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等,提升汤阴小麦、汤阴食品的市场口碑,凸显“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汤阴”的市场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等新型宣传手段,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创建期末,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个数达到20个。

4.5促进现代要素聚集

围绕园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地、资本、人才、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相对短缺的问题,通过加强土地整治、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强化信息服务等政策措施,引导现代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推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园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4.5.1加强土地有效供给

在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城乡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加强土地细碎化整治,推进小田并大田,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拓宽农民就业路径,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和废弃坑塘、废弃建筑物的整治,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集约利用强度。建立企业快速落地机制,盘活处置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空间,并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和投产。创建期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4%。

4.5.2拓宽投融资渠道

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融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转化基金、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的产业投资,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个人投资、外商投资等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产业园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业务规模,支持企业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获取银行贷款。建立完善市场担保体系,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满足企业信用担保的需求。探索通过信托融资、委托贷款、银团贷款以及新型融资工具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创建期末,财政投入达到4.3亿元,金融机构对产业园的贷款余额达到120.9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达到41.3亿元。

4.5.3加强人才引进培育

制定人才招引政策,精准引进紧缺人才、团队到园区创新创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引一批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对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的人才和团队,在土地保障、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刚性入驻和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等薪酬方式,给予股权、期权、分红等长期激励。

4.5.4强化信息服务

以园区创建为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农业信息统一服务品牌,提升园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依托农信通集团技术优势建立小麦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小麦产业发展、市场供需、农业政策等信息发布、产品交易平台,提高信息发布的标准化、权威性水平,实现小麦产品的网上销售、服务、专家答疑等。

4.6构建联农带农机制

产业园为构建关系稳定、联结紧密、权责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可控的联农带农机制,需统筹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资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订单协作、折股量化、产业链传导、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不仅仅获得一定的保底收益,能够分享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并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

4.6.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提质增效

粮食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推进粮食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的主力军。依托汤阴县粮满仓种植专业合作社、汤阴县丰润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国家级、省级示范社,为小农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示范引领带动小农标准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园将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加大培训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经理人、机械手等专业人才队伍。扶持有技术、有资金的社会人员返乡回乡创业,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有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扶持培育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农机智能装备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创建期末,从事小麦产业经营合作社达到52个,农村家庭达到37个。

4.6.2发展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展订单协作、股份合作、产业链传导、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让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抱团发展,实现双赢。创建期末,带动就业人数达到5.79万人,其中,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3.95万人。

一是订单协作型。引导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采取按收购量对农户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利润分成方式,形成稳定购销关系。

二是股份合作型。企业、农民通过双向入股方式,建立横向分享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农民”“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等模式,完善“农民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企业经营,引导企业以资金、技术、良种等要素投入农业生产,企业为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按股分红和利润返还机制和农民、合作社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形式,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探索以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组建企业,入社农民直接变为企业股东等新型经营模式。

三是产业链传导型。按照“扶龙头、壮大户、带农户”的思路,采取“良种同源、生产良法、管理精细、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统一供种、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与农村劳动力、土地、附属设施等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覆盖小麦生产各环节的全方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麦生产的利益传导。

四是托管服务型。通过土地托管服务,在合作社与村委+农民之间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采取农资+农机+农技的经营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把优质产品、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以最快最优惠的价格送到农民手中,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解决在外务工农民农忙季节回乡奔波之苦,为农创收,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增产丰收,做到帮农、惠农、富农。

4.6.3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产业园内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分红收入、工资性收入、补贴收入。创建期末,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万元。

一是生产经营性收入。依靠先进生产技术与模式,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量,增产增收;鼓励小麦生产基地农民与加工企业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稳定经营收入。鼓励种粮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小麦种植,提升规模效益,增加收益;鼓励园区农民依托园区的一些休闲农业,从事农家乐经营、民宿经营,增加经营收入。

二是分红收入。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合作社和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基地农户、新型合作组织建立“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从企业和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中获得分红收入。

三是工资性收入。依托小麦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积极为园区所在地农民在园区就业提供条件,转变就业方式,鼓励农民进园区、进厂就业,各种就业渠道相结合,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四是补贴收入。鼓励农民从事绿色有机生产,给予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植保等防控补贴。对园区建设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本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拓展村集体、合作组织的收入来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4.6.4壮大村集体经济

利用农村集体自身资源条件、经营能力,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资源资产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股份合作,多种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有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第5章  重大工程项目

根据产业园创建的基本思路、功能定位、主要任务等,聚焦优质小麦全产业链发展,针对短板弱项,围绕“两基地”、食品加工产业园、粮食仓储物流港、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四大工程,重点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工程项目20项。

5.1“两基地”重点项目

共7个项目,主要开展标准化厂房、种子加工车间和小麦仓储设施等建设,配备机械设备、种子加工设备、输送设备等各种设备,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配套工程建设,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药品的购买。总投资为33612万元,包括500万元的财政奖补资金。具体情况如下:

5.1.1优质小麦常温种子仓库建设项目

配合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依托村集体注册的汤阴县任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种子常温仓库1座,购置标准化小麦种子谷物精选设备,配套种子加工、输送设备和地磅、除尘设备,建设种子加工车间,以及铲车、叉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

建设地点:任固镇孟庄村东。

建设期限:2024.3—2025.3。

5.1.2小麦基地仓储设施主体建设项目

依托古贤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占地面积14亩,主要建设仓储库,完善场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购置地上笼通风、恒温、烘干塔、进出库输送带等配套设施设备。

建设地点:古贤镇古贤村。

建设期限:2024.3—2025.3。

5.1.3汤阴县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项目

依托汤阴县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设管理局,开展河道岸坡修复护砌9.54公里,穿堤涵闸修复5处,防汛道路修复5.45公里等建设。

建设地点:汤阴县。

建设期限:2024.3—2024.12。

5.1.4汤阴县五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建设主体为汤阴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建设南小章干渠延伸工程4650米。重建支渠12条,总长24.81千米。重建斗渠141条,总长82.12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共385座,其中水闸194座,过路涵188座,倒虹吸3座。

建设地点:汤阴县。

建设期限:2024.3—2026.12。

5.1.5汤阴县琵琶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建设主体为汤阴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开展渠道改造20.08千米、渠系建筑物52座建设,包括水闸23座、箱涵9座、倒虹吸1座、渡槽7座、蓄水池11座、跌水1座,量测水设施16处。

建设地点:汤阴县。

建设期限:2024.3—2025.12。

5.1.6汤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改造提升项目

为提高现代农业设施条件,由汤阴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建设5万亩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道路工程、科技推广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等。

建设地点:伏道镇、菜园镇、古贤镇。

建设期限:2024.3—2025.12。

5.1.7汤阴县小麦绿色高标准生产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为采用集成技术提升小麦生产绿色化水平,由汤阴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购置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等,有效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大麦穗、增加粒重。

建设地点:汤阴县。

建设期限:2024.3—2026.12。

5.2食品加工产业园重点项目

共6个项目,包括依托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好事全食品有限公司、如意食汇(安阳)食品有限公司、中粮面业(安阳)有限公司筹资建设的华北生产基地、4吨速冻面加工、1万吨速冻蒸制面点生产、6万吨面条加工项目,汤阴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建设的小麦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以及品牌培育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30230万元,包括800万元的财政奖补资金。具体项目如下:

5.2.1河南安井食品华北生产基地建设三期项目

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速冻食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依托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4.0万吨速冻食品的生产线,其中速冻面米制品6.6万吨,速冻肉制品4.0万吨、速冻鱼糜制品1.4万吨,速冻菜肴制品2.0万吨,建设综合研发设施、办公设施、职工餐厅、宿舍及生产厂房、仓储设施等辅助设施,完善供配电系统、供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4.1—2024.12。

5.2.2好事全年产4万吨速冻面加工项目

着重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建设主体是河南好事全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产4万吨速冻面加工线,包括速冻面制品生产线三条(40吨/天),速冻机三台(40吨/天),完善相关辅助设施等。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5.1—2025.4。

5.2.3如意食汇年生产10000吨速冻蒸制面点项目

专注于生产各类高品质速冻蒸制面点,依托如意食汇(安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速冻面制品生产线5条、2吨/小时速冻隧道4台和相关辅助配套设施。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4.1—2024.6。

5.2.4中粮粮谷(安阳)新建60万吨/年小麦加工及6万吨/年面条加工项目

依托中粮面业(安阳)有限公司,建设小麦制粉车间,购置日加工750吨的日生产线2条、日加工500吨的生产线1条,面条加工车间,购置1000型生产线4条,配套辅助设施。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6.1—2026.12。

5.2.5小麦产业全链条大数据平台项目

为小麦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服务、全要素匹配。汤阴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建设小麦产业大数据中心、生产数字化决策平台、耕地“一图三全”资源匹配平台、市场行情监管平台,配套建设小麦产业全链条大数据可视化体系、小麦“四情”监测体系、视频采集体系、贸易交流监测系统、消费监测预测系统,以综合应用支撑平台为基底,为小麦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服务、全要素匹配,并由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统一监管,为产业的监管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

建设地点:伏道镇、菜园镇、古贤镇、任固镇。

建设期限:2024.3—2025.3。

5.2.6品牌宣传项目

由汤阴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制修订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标准和规范,严格授权使用企业和经营主体,通过推介促销、媒体宣传、广告宣传、文化影响、营销助力、重大冠名权、新闻报道、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的宣传推广。支持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体验式消费、专业推介会,在国内大中城市高速路口和机场附近设立广告宣传牌。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任固镇、菜园镇、古贤镇、伏道镇。

建设期限:2024.3—2025.3。

5.3粮食仓储物流陆港重点项目

共2个项目,主要依托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宏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产品食品药品灭菌保鲜项目,总投资为54500万元,包括3050万元的财政奖补资金。具体项目如下:

5.3.1汤阴县伏道镇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冷库、配送中心以及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连接城乡供应链。依托汤阴县盛恒发展有限公司、汤阴县弘通商贸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为73.82亩,总建筑面积约为58882.4平方米,新建小麦冷藏库6360平方米,冷库37000平方米,周转库15522.43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园区供配电、给排水、道路、停车场、公厕、围墙和大门等基础设施。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5.3—2026.3。

5.3.2汤阴县农产品食品药品灭菌保鲜建设项目

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灭菌和保鲜技术,不仅能显著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保质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小麦产品灭菌保鲜能力和质量。依托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宏达投资有限公司(汤阴县财政局全额出资的国有企业),占地面积37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个1000平方米的防护车间、4个2000平方米的普通加工车间、13000平方米的周转仓库和控制室、调度室、科研室等,购置10Mev加速器辐照加工生产线4条,完善配套园区供配电、给排水、道路、停车场、公厕、围墙和大门等基础设施。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5.3—2026.3。

5.4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重点项目

共5个项目,围绕面制品、速冻食品、健康食品等建立具有公益性质的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作为创新平台统一负责食品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在具体实施时可依托企业建设多个研究中心,有助于新产品研发、中试、孵化等。项目总投资为5200万元,包括2650万元的财政奖补资金。具体项目如下:

5.4.1安阳市健康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围绕健康食品依托安阳市弘新汇科检测有限公司,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试验场地、办公场所等。购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色谱仪、ICP—MS等相关检测仪器设备。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4.3—2025.3。

5.4.2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

围绕速冻食品建立高标准的研发平台,专注于速冻食品的新产品开发、食品安全技术、营养健康研究以及生产工艺优化。由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牵头,依托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内容包括冷冻食品实验室,配套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微波消解仪、纯水仪终端过滤器、双螺旋速冻机等仪器设备,开展冷冻食品研究,提升冷冻食品质量水平。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4.3—2025.3。

5.4.3如意食汇研发中心项目

建立先进的食品科技研发平台,专注于创新食品配方、改善生产工艺、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由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牵头,依托如意食汇(安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内容包括食品检测实验室,配套真空和面机、立式和面机、蒸箱、蒸车、天平(万分之一)、干燥箱、全自动压面机、面筋仪、冰箱、霉菌恒温恒湿试验箱、培养箱、酶标分析仪、金检机、重检机、新切丁机、全自动菌落计数器、复合轧延机、全自动包装机、制冷机组等仪器设备。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5.1—2025.12。

5.4.4好事全食品速冻面加工产品研发中心项目

聚焦于速冻面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由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牵头,依托河南好事全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速冻面食实验室,配套真空和面机、复合轧延机、新切丁机、全自动包装机、金检机、重检机、制馄饨机、制冷机组、螺旋制冷设备等仪器设备。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5.1—2026.1。

5.4.5中粮面业(安阳)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

聚焦于面粉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和面制品新品种的开发,由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牵头,依托中粮面业(安阳)有限公司,建设微生物实验室1间,配套高压灭菌锅、恒温振荡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水浴锅、多通道真菌毒素快速检测系统、激光粒度仪、面筋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面条空气净化等仪器设备。

建设地点: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期限:2024.3—2025.3。

第6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

按照创建期建设任务,对汤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创建期总投资为323542万元,其中,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小麦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33612万元,小麦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230230万元,粮食仓储物流港项目54500万元;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项目5200万元。

项目分3年建设完成,第一年(2024年)投资额为117127万元,包括建设优质小麦常温种子仓库建设项目、汤阴县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项目、汤阴县五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汤阴县琵琶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汤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改造提升项目、汤阴县小麦绿色高标准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河南安井食品华北生产基地建设三期项目、如意食汇年生产1万吨速冻蒸制面点项目、小麦产业全链条大数据平台项目、品牌培育项目。第二年(2025年)投资额为31958万元,包括建设汤阴县五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汤阴县小麦绿色高标准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好事全年产4万吨速冻面加工项目、安阳市健康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项目。第三年(2026年)投资额为174457万元,包括建设小麦基地仓储设施主体建设项目、汤阴县五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粮粮谷(安阳)新建60万吨/年小麦加工及6万吨/年面条加工项目、品牌培育项目、汤阴县伏道镇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汤阴县农产品食品药品灭菌保鲜建设项目、如意食汇研发中心项目、好事全食品速冻面加工产品研发中心项目。

6.2资金筹措

产业园总投资为32354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7000万元,地方整合资金32592万元,社会资金283950万元。地方整合资金主要由财政部门整合农业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涉农项目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园建设。社会资金主要来源于产业园实施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吸纳其他社会组织投资等。

6.3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

为尽快弥补汤阴县小麦产业科技创新和冷链物流等突出短板,最大程度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公益属性和带动作用,特谋划建设公益性质的食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统一负责食品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冷链物流等项目则由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如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弘达投资有限公司)、政府组成部门(如汤阴县农业农村局)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汤阴县任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古贤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等统一实施。

6.4效益分析

6.4.1经济效益

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改善优质小麦选育、种植、加工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和生产加工能力;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升优质小麦种植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拓展优质小麦产业新功能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26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99.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达86.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万元。

6.4.2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将大大提高,可充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并拉动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农业服务等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实现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同步快速健康发展。项目实施后新增受益农户数量3000户9500人,年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直接受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通过建设加工仓储共享服务平台、培育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建立小麦制种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制种保险补贴,可适度规避生产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制种积极性。

6.4.3生态效益

产业园建成后,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明显改善园区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使土壤肥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项目建设,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气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生物防控、农药化肥等合理使用,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农作物品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及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证。通过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项目区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浪费,有效调控项目区地下水位,实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产业园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使种植业、加工业有机相连,秸秆等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第7章  支持政策体系

为了做好产业园建设,县政府出台《汤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的通知》(汤政文〔2021〕10号)、《汤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汤阴县农业信贷担保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汤政文〔2022〕26号)、《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汤阴县2021年度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的通知》(汤政文〔2021〕36号)等政策文件,从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

7.1用地保障政策

一是通过调整存量土地资源,优先解决产业园引进的科技含量高、对小麦产业和农户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价格补贴,稳定流转关系。二是针对园区内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可按一定比例置换为建设用地,每年从新增用地指标中拿出部分用地指标为专项土地指标,优先安排用于产业园内的农业项目建设用地需要,重点支持小麦产业项目建设,经省级国土部门审核批准后,将60%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优先满足农业生产项目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三是为促进小麦种植规模化发展,对流转2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予以奖补。对规模经营户实行保险补贴,降低规模经营风险。四是县国土部门加强对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的审批和管理,优先保障产业园内加工、流通等农业项目的设施用地需求,通过联合、共建等方式,集中建设公用设施,促进园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7.2财政扶持政策

一是统筹整合使用各级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各类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和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向产业园倾斜。将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优先使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品牌培育、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健全生态建设补贴制度,加大小麦种植基地耕作、有机肥使用和生物、物理杀虫等绿色增产技术的补贴力度。三是充分利用省、市资金、县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探索利用专项债券、政府购买服务、涉农贷款贴息、产业基金等财政支农新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园。

7.3金融服务政策

一是利用农村商业银行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产业园倾斜,对园区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鼓励各金融机构在园区内新设网点,实现园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小麦产业金融体系和平台,运用财政开发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融资担保公司增加信贷投放。三是积极发展与订单、保单相结合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农民合作社”“银行机构+农民合作社+合作社股东”等特色贷款业务,重点支持10万元—300万元额度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创新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模式。利用财政资金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涉农信贷再担保资金,完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四是支持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种植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信贷,扩大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农户贷款覆盖率。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探索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小额信贷产品。五是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探索开展农作物种子、农业设施、农机具、农房等涉农保险。

7.4科技创新应用政策

一是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内设立实验基地、现场教学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等。支持园区内企业承担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联合各类科研机构成立研发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设立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小麦产业支持,加快优质小麦种植、加工产业技术的转化。鼓励企业将新增部分的20%~70%以分红方式直接发放给创新团队或个人。三是深入推行农民创业带头人制度,给予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合作社发挥积极作用的农民创业带头人奖励,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7.5人才支撑政策

一是强化人才引进,设立工作专项资金,采取签约聘用、合作研发、技术入股、成果转让、创办领办企业、担任咨询顾问等方式,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借用“外脑”支撑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聘请国内行业领先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深入产业园区开展现场指导培训,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大培训力度,扩大接受培训人员范围。三是建立创新创业服务扶持平台,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到产业园创业就业,加大创业、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政策配套等方面支持。鼓励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升工资待遇、提供发展平台、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等,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营销人才。四是支持园区建立多种形式农业科研院所的分支机构、兴办产学研的研究场所,完善人才创新集聚环境。实施小麦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五是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列入政府扶持范围,通过课堂培训、田间培训等形式,组织农业骨干、种养大户和各类专业户进行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培训,培养技术硬、懂经营、能创业、愿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8章  运行管理机制

根据园区规模、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内容,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权职分明的原则,建立完善园区组织管理与机构设置;开发运行体制,形成以政府搭台、企业运行的新形式、新机制。

8.1组织管理机制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行“管委会+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公司+专家咨询会”的组织管理机制。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指挥、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

产业园管委会: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和产业园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公司的协调工作,负责与领导小组联络、沟通,传达至产业园运营平台公司执行,并监督公司的运营管理工作。

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公司:下设规划部、产业发展部、农产品加工部、电商仓储物流部、市场旅游部和综合服务部。其中,规划部主要负责园区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产业发展部的职能是负责农业生产管理、园区农资管理、农技培训、科研技术交流等;农产品加工部负责加工企业的引进、协调和管理,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品牌建设、技术服务等工作;电商仓储物流部负责园区内电商运营、冷链物流建设和维护等工作;市场旅游部主要负责园区招商引资、休闲旅游项目管理、旅游设施维护等工作;综合部的职能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工程招标建设等。

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汤阴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决策顾问机构,对产业发展重点、战略、技术和资本运作等相关重大问题提供咨询,针对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和发展难题开展集成科研攻关。

8.2运行机制

8.2.1政府引导机制

产业园创建涉及农业、财政、土地、交通、科技等政府多个部门,政府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政府引导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从多方面对产业园进行管理创新。

8.2.2园区建设机制

产业园内的建设项目,主要在产业园管委会的规划安排下,由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投资主体,由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公司组织实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管委会统一按规划方案督促各经济主体按计划进度推进。

8.2.3运行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形成农业投资合力,积极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向产业园重点项目倾斜,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管委会分别与园内乡镇和相关部门,根据规划涉及的建设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工作任务“四落实”,注重督查和奖惩相结合,密集督查促进项目扎实推进。三是产业园定期召开运行监督联席会议,产业龙头、园内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沟通产业园运行情况,相互交流信息,发现和解决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各有侧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第9章  保障措施

9.1加强组织领导

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指挥、协调等工作,统筹协调解决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重大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产业园创建的日常工作。协同相关部门、企业建立联席工作制,明确负责机构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狠抓任务落实,并跟踪问效,监督落实,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9.2强化绩效考核

将产业园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各部门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和各有关乡镇履行属地职责。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督导创建进展,细化量化工作责任,建立园区创建工作台账,明确工作责任人,形成合力,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9.3强化政策配套

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因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完善。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解决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的工作问题,改革管理体制,尽量让网上多跑,腿上少跑,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二是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政策。针对企业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整合难、贷款难、用地难、自然风险防范难等突出问题,在政策上创新,优先保证产业园区内的项目建设用地,尝试将产地初加工用地、农机存放棚用地、田间收储设施用地、烘干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附属用地范围,突出解决用地难问题。三是出台投融资政策。整合项目,积聚资金,将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产业园倾斜。发挥汤阴县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作用,统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作;设立农业信贷投资基金,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

9.4加强宣传发动

汤阴县新闻媒体将大力宣传加快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性,营造关心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浓厚氛围。各部门认真总结提升,加强观摩交流,广泛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业现代产业园区政策,吸引涉农企业入驻,集聚产业,壮大产业,延伸产业,营造政策好、服务好、带动好,想干能干的良好氛围。

202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