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法院执行人员找上门,自己假装不在家就可以糊弄过去,一直躲在衣柜里“暗中观察”,没想到很快就被执行法官揪了出来。7月10日上午,郑州惠济区法院院内,被执行人万某一次性还清全部10万余元欠款。
合伙经营“铁哥们”反目闹上法庭
万某和蔡某两人是同乡,关系不错。2018年初,蔡某与万某决定合伙经营建材生意,便在郑州某建材市场租赁了门店,两人约定,由万某负责店铺日常经营,蔡某支付房租、水电费等各种支出,门店风险与利益由双方按比例承担;凡遇出租、转让、拆迁等,双方共同参与谈判。
2018年春节期间,蔡某陆续通过银行向万某转账14万余元,当年5月,万某向蔡某出具一张借条,写明借蔡某35万元。随后,因对经营模式和费用的管理方式逐渐产生分歧,蔡某和万某的关系急转直下,蔡某便开始向万某讨要欠款。2018年6月,万某向蔡某的银行账户转款49999元,随后虽然蔡某多次向万某催要,万某均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
多次催要无果后,蔡某将万某起诉到法院,要求万某归还借款并承担诉讼费用。
法庭上,蔡某称,万某因做生意欠缺资金向其借款,要求法院判令万某立即向其偿还所欠借款350000元。
对此,万某辩称,自己和蔡某之间只有10万元借款,剩余25万元不属于借款,系双方合伙经营期间因合伙事务产生的支出。为证明自己的主张,万某提供了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
惠济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万某向蔡某出具了借款35万元的借条,但是因蔡某不但曾经自认万某借款数额为10万元,而且蔡某所提供的转款记录等证据均不能证明其曾经向万某出借借款金额为35万元,故法院确认蔡某向万某出借借款金额为10万元,万某应予以偿还。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令万某偿还蔡某借款10万元。
判决生效后万某并未履行,蔡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躲执行藏身衣柜 面临拘留忙履行
进入执行程序,万某既不主动向法院报告财产,又不积极还款。执行法官经查询,未能发现万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便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万某不仅避而不见,还更换了手机号码。
7月9日晚,执行法官接到蔡某提供的线索,万某正在家中,便立即赶往万某居住地。执行法官敲门,过了好一会儿,万某的父母才开了门,称儿子并不在家。
执行法官在屋内找了一遍,没有找到人。执行法官再次进入卧室内仔细查找。发现床上的被窝还是热的,再看衣柜,发现两扇柜门微微张开,打开一看,被执行人万某正蜷曲着身体藏在其中。
随后,万某被执行法官带回法院。在法院内,执行法官对万某进行多次释法析理,督促其偿还借款,但万某仍不予配合,以无钱为由拒绝偿还。执行法官决定依法对万某司法拘留15天。
眼见动了真格,万某慌了,连忙向执行法官表示愿意筹钱还债,请求法官不要对其进行司法拘留。随后,万某通知家人送来10万余元执行款,这起民间借贷纠纷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