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韩庄:贫瘠岗区“蝶变”郊游“胜地”
发布:汤阴县韩庄镇  来源:汤阴县韩庄镇  时间:2024-07-17 11:22:06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盛夏时节,万物繁茂。7月14日,笔者走进位于汤阴县西部岗区的韩庄镇滨河生态农庄科普示范园里,看到一个个圆润饱满的果实和绿叶相映成景,套袋的苹果、梨子密密麻麻、压弯枝头;即将成熟的葡萄一串挨着一串,有的呈紫红色,有的呈翠绿色,圆溜溜似玛瑙惹人喜爱。上千亩果园硕果累累,长势茂盛,丰收在望,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露营打卡、郊游采摘,深度体验农耕劳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韩庄镇西部岗区海拔186.4米,以位于汤阴县城西5里而得名。数年前,这里还是豫北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山上石头多、路上坑洼多、村上穷人多”,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岗区1300公顷土地,95%是岗坡地,地表10厘米以下全是白干土,当地农业多为靠天收。

自2011年以来,地处岗区的部落村、南张贾村、北张贾村、李家湾村、小河村、西冢上村、东酒寺村等行政村紧紧依托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和“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率先流转村民土地300余公顷,建起了滨河生态农庄、依岭农业、三禾农庄、天润农业、和顺农业、鑫庆农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20余家。这些农业企业以现代高新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起点,集果蔬种植、冷藏、销售及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为一体,在荒坡沟壑上种植葡萄、樱桃、甜梨、苹果、冬枣、核桃、柿子等果树达2万余株。建设日光温室大棚300余座,种植草莓、彩虹西瓜、火龙果、哈密瓜、甜瓜、黄瓜、西红柿、茄子等果蔬。每年生产果蔬产品4000余吨,年产值4000万元。吸纳周边村民参与种植管理,积极提供务工岗位,使300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自建果园、就近务工等途径实现了致富增收,人均年增收2.5万元以上。昔日的西部“荒草岗”,如今变成了果蔬飘香的“花果山”。果蔬种植开发不仅改善了西部岗区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旅游采摘观光,体验农耕文化,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兴旺。

与此同时,韩庄镇为鼓励全民和种植经营大户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编制了《韩庄镇都市休闲农业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激励政策,目前,该镇共兑付各类奖补资金达2700万元,招引农业大户26个,引进社会资金6.5亿元,形成了以食用菌、林果蔬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为主导的“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二十多家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根据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日益增多的实际,一改过去传统种植模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像七星采摘园以油桃、甜杏、核桃揽客;三禾农庄主要种植彩虹西瓜、火龙果、奶油草莓、礼品葡萄等;滨河生态农庄则以苹果、葡萄、黄金梨、晚秋黄梨、樱桃、软籽石榴而出名……

一排排葡萄架长势茂盛,一行行梨树郁郁葱葱,苹果树、桃树、核桃树、石榴树、柿子树琳琅满目、漫山遍野。村民们为了确保果树苗的成长存活,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对每棵果树、每个树坑都进行了深挖换土,并修渠引来汤河水喷淋灌溉。各村的岗坡地被最大化利用,土地规模效益成倍增加。如今的韩庄镇西部岗区,宛如瓜果飘香的“花果山”,农民致富增收的“聚宝盆”,村园相套、果园毗邻、纵横交错、相融共生。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诗意栖息,胜似豫北“小江南”。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安阳市“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富裕村”。部落、东酒寺、南张贾、小河、李家湾等村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水美乡村”;滨河农庄、三禾农庄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韩庄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今年年景儿不错,咱们这儿风调雨顺,盛产瓜果。我们农庄种植的葡萄、黄金梨、晚秋黄梨,以及苹果、冬枣等,结果率普遍好于往年。其中葡萄和黄金梨马上就要成熟上市了,这几天公司正安排人手,开始布置门楼广告,维修停车场地,准备采摘事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韩庄镇滨河农庄经理程小雷指着漫山遍野的果树笑得合不拢嘴。

采摘果蔬、汤河垂钓、吃农家饭菜、赏田园风光,韩庄镇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结合辖区内千亩“花果山”,全力打造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使昔日的西部岗区这块贫瘠土地如今“蝶变”成为现代设施农业的郊游“胜地”,不少游客来到这里亲近自然,融入原生态,尽情享受惬意的假日时光。

“带孩子来汤阴湿地公园旅游,韩庄的生态农业园是必须要来看一看的。让孩子看看果蔬是咋生长的、咋结果的,了解一下农耕知识,亲近一下大自然,享受享受采摘的乐趣,感觉挺有意义的。”安阳市民郝晓萌一边挑选采摘心仪的果实,一边兴奋地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