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阳日报》战鼓声声催征程
发布:县委宣传部  来源:安阳日报  时间:2021-02-26 11:09:00  浏览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极不平凡。疫情防控取得新胜利,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得到新优化,城市品质又有新提升,乡村振兴实现新进展,民生福祉有了新保障……”2月19日,在汤阴县2021年年度工作会上,汤阴县委副书记、县长贾晓军在回顾去年一年的工作时客观地总结了以上成绩。

回顾过去,总能给人继续奋进的动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必将砥砺前行。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战鼓已擂响,汤阴县上下整装出发。

强化工业支撑 促进产业升级

抓好增量引进。该县盯紧中粮面制品深加工、华润三九中药颗粒、双汇生猪屠宰及熟食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尽早签约;加快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区域总部集聚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入驻;推动豫鑫木糖二期、金百合二期、鞍山神龙精品薄板等28个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入库。

促进存量提升。该县抓好总投资89.5亿元的70个工业企业“三大改造”项目;支持亚新钢铁集团实施就地改造升级,打造成为全省重点热轧薄板、异型钢及抗震螺纹钢、高线生产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该县严把环保门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关停、取缔,项目一律不上;制定限制类产业清单,清单内的产业项目投资再大也坚决不要;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治理,推动更多企业达到A级标准,实现自主排放。

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该县探索集成服务,打造“私人订制”专属“服务包”,既有普惠式政策保障,更有满足个性需求的专项服务措施。

提升平台承载能力。该县着眼于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管理路径,促进“二次创业”,奋力实现“创星晋级”;推动“管委会+公司”体制改革尽快落地;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对宜沟园区、古贤园区进行托管,实现一体发展、分类布局、政策共享;探索将特色商业区纳入托管整合范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华能热电联产项目蒸汽管网尽快铺设完成和供电企业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步伐。

提升要素供给水平。该县实施好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实行“标准地”出让,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提升工业用地集约节约水平;对已有项目扩建用地实行比投资、看前景、竞贡献的土地价款差别化机制,提高市场化配置效率;支持企业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方式实行“零增地”改造;打好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攻坚战,对指定后续扩建用地的招商引资项目提前约定土地摘牌、开发时限,坚决避免土地闲置。

更新发展理念 推动城市发展

在更新发展理念中找到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该县借助省委、省政府启动的“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城市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重更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城市发展划边界、优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聚焦群众的实际需求。该县尽早完成4个片区棚改安置房建设,兑现交房承诺;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实施人民大道、光明路等渠化改造,翠微路、德华路等道路建设;投资1900万元,实施政通大道、德昌路等景观绿化工程,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森林县城;加快实施长虹大道、甜水井街北段、光华路提升改造工程,推进S302汤阴境一级公路改建项目进场施工,以永通大道提升改造为基点,逐步改善城南片区现状;确保年底前完成华能热电联产项目供热主管网铺设,让更多群众用上集中供暖;投资2250万元,对35个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及环境整治。

在精细化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该县今年将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在城区道路推行“路长制”,实现分包道路卫生、养护、安全、秩序“四个管”;消灭城区范围内公共旱厕,新建5座公厕,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项目、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人行道、盲道净化专项行动;开展临街住改商整治专项行动,严控新增,逐步减少存量;增加停车位2000个,持续推动城区路域环境提升。

聚焦重点任务 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实施的所有项目开展“回头看”,在此基础上谋划新的乡村振兴项目,实现相互衔接、相互配套,避免资源浪费。

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该县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73万公顷以上,产量稳定在58万吨以上;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北艾产品与安阳工学院、市中医院等单位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北艾精油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

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该县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少硬化、多绿化,实现院内有绿、出门见景;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构建农村公路多元融合发展体系;加快东部水厂、第三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年底前全县群众都能吃上丹江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复制城乡医疗共同体模式,探索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该县提升集镇环境,把乡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支持东部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飞地工业来增强后劲,探索通过财政手段加大对东部乡镇的倾斜力度。

着力改善民生 保障民生福祉

积极解决群众烦恼。该县持续开展问题楼盘化解攻坚,今年至少解决8个楼盘遗留问题,力争没有新增;关注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常态化;探索实行“民生体验官”制度,搭建服务民生的桥梁。

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该县着力推动就业与产业融合,结合县域内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增加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鼓励企业与职教中心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打造产教融合试点,实现职业教育从校园到厂区的无缝衔接;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鼓励资本、能人下乡,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好格局。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该县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让蓝天、碧水、绿地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平常事;加快文化艺术博览馆、全民健身馆等场馆建设;加快人和大道小学建设,认定并扶持2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快组建县域医疗集团,加强120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覆盖全县的城乡联动“急救圈”。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表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两个大局”的交互激荡,全县上下更要紧扣时代脉搏,时刻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大力弘扬忠诚、实干、担当、奉献“汤阴精神”,在高质量发展中育先机、开新局,为建设新时代幸福汤阴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原载于2021年2月24日《安阳日报》5版 安阳日报记者 郭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