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汤阴县按照省委关于完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决策部署,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 即:力量向一线倾斜、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调处、问题在一线解决、平安在一线创建,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保持了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14年,该县560个调解组织、2700名调解员共排查矛盾纠纷2023起,调成1823起,调成率达90.1%。该县连续三年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赴京非法群访事件、无极端不良影响事件、无影响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五个零目标”,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该县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省、市主流媒体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
一是力量向一线倾斜。汤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每月定期深入偏远乡镇驻点接访下访。2015年,汤阴县仅县级领导通过下访就现场解决信访问题29个,包案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12起,大量信访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汤阴县从106个县直单位抽调649名干部对298个村进行长期驻村帮扶,向28个村派驻第一书记,在一线锻炼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全面启动“一村一警”工程,在298个行政村和31个居委会建立警务工作站,零距离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公开招录20名调解员充实乡镇司法所,专职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筑牢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们投资3000余万元为全县298个行政村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搭建了简便高效、便民利民的一站式工作平台,并将村干部工资和矛盾化解工作挂钩,调动了广大村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矛盾在一线排查。汤阴县建立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变乡领导包区为直接包村、乡干部包村为直接包组、村干部包组为直接包户,第一时间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介入处理。同时,将村级矛盾排消会与村干部周一集中办公有机结合,做到矛盾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全县组建了2100人的信访信息员队伍,专门负责本村和本村民小组的信访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三是纠纷在一线调处。着力构建“四级”(县、乡、村、组)、“三调”(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一整合”(整合信访调解资源)工作体系。2014年以来,全县560个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2527起,调解2320起,调解率达92%,全县信访量同比减少53%。组建覆盖10个乡镇的巡回调解室,安排司法所、“五老”人员、村内矛盾调解员在本乡镇开展巡回调解,变“坐堂问诊”为“上门把脉”。实施“暖心帮教”工程,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信访老户等特殊人群的思想疏导、教育引导和帮扶救助。
四是问题在一线解决。通过邀请当事人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以及群众代表、党员代表等共同参与,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妥善解决在村级。积极推行信访两级听证制度,着力推动复杂疑难案件在乡镇一级得到妥善处理。发生信访问题首先在村级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由乡政府统一受理,并在7日内拿出处理意见;信访人仍不满意的,由县委群信部直接立案受理,限期办结。
五是平安在一线创建。全县298个行政村村村建立综治工作站,在全县建成10个乡镇综治中心,搭建简便高效、便民利民的一站式工作平台。投入6200万元建设覆盖298个行政村、重点路口、重点区域的“天眼”视频监控系统。“天眼”视频监控系统运行以来,抓获各类犯罪人员160余人,破案300余起。投资200多万元组建10个乡镇专职治安巡防队和1个城区巡防大队,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城乡建立法制漫画墙、普法长廊、普法知识桥、普法宣传角等,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自觉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作者为中共汤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15年7月3日《安阳日报》六版 作者:韩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