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阳日报》“90后”董事长的甜蜜创业梦
发布:郭佳佳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16-03-28 08:57:17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3月4日,天气回暖,乍暖还寒。笔者在汤阴县古贤镇小朱庄村的一家小型蜂蜜加工厂内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碌,有的忙着把蜂蜜装入瓶内,有的拿着装好的蜂蜜瓶在封口,有的在装箱打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眼前的这一切,都与汤阴县沃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美玲甜蜜的创业故事有关。

    今年刚26岁的朱美玲2009年中专毕业后,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只身来到省会郑州打工谋生。她先后在家纺城、银行、汽车4S店当销售员。2013年,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她的汽车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先后成为公司的销售月冠军、季冠军、年冠军,月薪平均都在两三万元。丰厚的月薪并没有让朱美玲停下追梦的脚步,她决定凭着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自己创业。

    说起创业,谈何容易。2014年,她想在郑州做皮具生意,在办理相关手续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在经历了脸难看、事难办、办个事情拖半年的遭遇后,无奈之下只好将此事搁浅。但倔强的朱美玲并不气馁,继续寻找创业机会。2015年春,她在浏览“汤阴发布”公众号时,发现“创业大厦”“孵化基地”等相关信息。为了准确了解信息,她专门驱车来到该县人社局进行咨询,了解到进驻易缘众创创业孵化基地,不仅给创业者落实减免房租政策,还发放5000元开业补贴扶持资金。

    心里有了底后,2015年6月,朱美玲毅然辞去在郑州收入丰厚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一次,她去亲戚家串门时无意中找到了商机,发现自己的亲戚是一位养了40年蜜蜂、生产蜂蜜的老行家,蜂蜜纯天然、质量好、口碑佳。但却因销路窄,年产6000多斤的蜂蜜除了卖给当地村民外,剩余的只能积压在家。朱美玲决定利用自己的销售经验和电商网络平台,推销蜂蜜产品。当年8月,她联合3个朋友共同出资8万元成立沃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倍良”商标,在网上开了淘宝店,成为当时入住汤阴县易缘众创创业孵化基地的唯一一名女性创业者。

    商场如战场。创业初期,朱美玲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网上销售头3个月,蜂蜜产品一直无人问津,眼看“双11”到了,别人的公司淘宝网店都忙得热火朝天,而她的公司却丝毫不见一点起色。其他合伙人都觉得前途渺茫,决定退出。面对挫折她没有退缩,毅然决定把公司收购过来单干,并将其他合伙人的资金退还。

    一个人接过一个烂摊子,感觉自己压力好大,但朱美玲坚信,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销售员。为了不再错过元旦和春节这两个销售旺季,她将经营思路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商标、纸箱,从网上线下四处找买家,决定重操旧业跑销售。她装上两箱蜂蜜,只身开车向郑州进发。到郑州北环后,不顾一路奔波与劳累,身材娇小的她背着两箱蜂蜜开始一家公司挨一家公司地拜访,介绍产品,请人品尝。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终于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在品尝过她推销的蜂蜜后,一下订了200瓶。拿到第一笔订单后,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因蜂蜜质量上乘,口感纯正,不仅郑州的好几家公司与她签订了订货单,湖北武汉、襄阳的2家企业也在郑州客户推荐下订购了3000瓶。就这样,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销售收入就达20万元,公司终于在春节前实现了扭亏为盈。

    由于朱美玲的创业事迹突出,在今年汤阴县庆祝“三八”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她被县妇联、县人社局表彰为汤阴县“巾帼创业带头人”。谈到今后的发展规划,朱美玲信心满满地说,近期计划争取小额贴息贷款购买设备,多开发产品款式和品种,提高公司知名度。把汤阴县的蜂蜜养殖户组织起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强化标准,统一销售,吸引更多人就业。还准备将汤阴县瓦岗火龙岗小杂粮、任固红薯粉条等原生态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让汤阴更多的农产品走出河南、销往全国。

(2016年3月11日《安阳日报》二版 通讯员:宋艳丽 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