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管理门前小花园
粉墙黛瓦诗经地,陌上春意菜花黄。3月28日,记者驱车来到“千年爱情圣地,诗经邶风故里”瓦岗乡。这里随处可见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花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随风飘散,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笔直整洁的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徽派农村民居,在门前别致的小花园衬托下,更显得古色古香。
“没想到俺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享受到这么美的居住环境,真是太高兴了。”70岁的瓦岗乡瓦岗村村民李天时乐呵呵地说。他家的庭院用一排白色的篱笆栅栏围着,里面种着大叶女贞、海棠等绿植,庭院小径也由石砖铺就,加上墙壁上的江南风情绘画,一眼望去,好一片田园风光。
在李天时家门前,几口绘着各式花草的旧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缸都是我平时收集的破旧玩意儿,本来庭院改造的时候准备扔掉,没想到派上了大用场。你看,这些缸被涂绘后种上了艾草,摆在门前别有一番情趣。”李天时说,原来他家院里院外堆满了杂物,不仅挤占了自己的生活空间,而且杂乱无章,很不美观。后来,他积极响应村里的庭院花园化建设要求,彻底清理了杂物,门前建起了花园。
去年以来,瓦岗乡积极推进乡村庭院花园化建设,坚持一村一特色的目标,大力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形成布点成面的良好工作格局。该乡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原则,在瓦岗村率先建设6户示范户。
“乡村庭院花园化建设是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大环境下实施的一项特色工作,每个村、每一户的格局都不同。我们按照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给每村每户都打造了不同的改造风格。”瓦岗乡副乡长魏恒昌说,比如,瓦岗村是“农家乐”风格,墙上的绘画主要以大丰收为主题,并废物利用,将废旧轮胎进行涂绘,点缀在花园各处,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其他村改造时,他们还将利用彩色啤酒瓶、废旧电视机、自行车进行怀旧风格装饰,努力实现一村一特色的目标。
乡村庭院花园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瓦岗村村民王秋凤主动要求对自己家的庭院进行改造。她在家门前种上了绿植,每天都给这些绿植浇水,管理得细致入微。“乡里的庭院花园化建设就是好,现在出门都是景。不仅俺家门口有小花园,门前还规划了十几亩游园广场,以后俺就住在花园里了。”王秋凤高兴地说。
魏恒昌介绍,下一步,瓦岗乡计划投资230余万元,在汤屯路、菜大线、伏五路等主要道路两侧的8个村庄再建设30多户示范户;在每个村的村头建设一个以宣传推介本村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牌坊。另外,在龙虎村利用“六废”建设1个文化游园,在瓦岗村建设家风家训文化广场,在大寒泉村建设党建主题广场,在邶城村建设邶风文化广场。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争取让瓦岗乡蜕变成蝶,真正成为绿色瓦岗、美丽瓦岗。
截至目前,瓦岗乡共整治10条县乡道路50.9公里,实现路宅分家、路田分家;全力实施乡村土地复耕项目“三块地”改革,完成复垦175.64亩;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已有6个村1485户农户厕所改造完毕;投资260余万元,全面实施乡村清洁整治工程和垃圾治理,全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爱情圣地,邶风故里’,瓦岗乡有独特的文化优势,这些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亟待挖掘保护。下一步,我们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建设乡村记忆馆,进行古民居恢复、农事展览、民俗体验,把一系列文化资源串联起来,让文化活起来,推进全域旅游,进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将瓦岗乡建设成为‘诗经瓦岗、书香瓦岗、生态瓦岗、旅游瓦岗’。”瓦岗乡党委书记张海波说。
(2019年4月3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