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南法制报豫北新闻》汤阴县趟开农村“四项基本制度”建设新路子
发布:伦红国  来源:汤阴县委宣传部  时间:2015-03-06 08:37:08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2月27日,在汤阴县侯庄村一条新修的大路上,锣鼓喧天,循声望去,一支兴高采烈的盘鼓队正在庆贺这条主干道的落成。

  要说这条新修通的主干道在侯庄村村民心中可是一件大喜事,也是一件大难事。该村其他道路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修好,只有这条主干道从2010年就开始筹备,但却迟迟未动工,不是资金不足就是拆迁户不愿意搬。“直到村里按照‘四项基本制度’要求,对修路这件事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集体全票表决通过,然后邀请村内有声望的老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筹资金,做拆迁户工作,这才顺利修通。”该村党支部书记闫振平谈起修路的往事兴奋不已。

  侯庄村是汤阴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的典型。根据省委书记郭庚茂第七次赴兰考调研时提出突出抓好“四项基本制度”的要求,汤阴县委积极主动、顺势而为,谋创新、解难题、求实效,趟开一条抓基层、强基础的新路子。

  全程评估,民主科学决策村民“说了算”。邀请村内有声望的老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全程参与土地流转、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重大决策,随时提出否决或整改意见,让群众“能主事”。2014年,累计评估重点项目87项,其中暂停2项、否决1项。

  上下联动,矛盾化解入户“解烦忧”。完善“四级三调一整合”矛盾调解机制,统筹整合人民、行政、司法等信访调解资源,组建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组织560个、调解员队伍2700人。该县还实行农村管理网格化、扁平化,变乡领导包区为直接包村、乡干部包村为直接包组、村干部包组为直接包户,实行乡村两级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县委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每年两次专题听取10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代表述职,通过党建述职倒逼书记抓党建化矛盾。2014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

  家门口办事,基层群众服务网络“全覆盖”。健全完善乡、村便民服务网络,实现10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298个行政村便民服务点“全覆盖”。推行村干部周一集中办公,其他时间轮流值班、全天坐班制度,村支两委一周一碰头、8小时内随时见人,让群众随时能找人说事、随时都能办成事。同时,将村干部“充电”常态化,每年从党费中列支15万元以上专项用于村支书集中培训。

   纪检派驻,党风政风监督群众“心里亮”。探索纪检监察机构整合机制,乡镇纪委书记、县直单位纪检组长全部由县纪委集中管理、统一派驻,实现监督“一竿子插到底”。强化农村资产处置、资源管理、资金使用以及农村干部离任审计,信访举报直查快办,让干部手上清清白白、群众心中亮亮堂堂。

(2015年3月6日《河南法制报豫北新闻》四版 记者:赵连喜 通讯员:宋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