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阳日报》看后攸昙村如何发展布鞋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发布:郭佳佳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19-09-04 16:21:19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村民在缝制手工布鞋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一首《中国娃》道出了中国人对于千层底布鞋的乡愁情怀。如今,在伏道镇后攸昙村,制作手工布鞋这一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手艺和扶贫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双双小布鞋成为该村群众实现就业、务农、持家三不误的致富新途径。

8月28日,记者来到后攸昙村了解布鞋产业的发展情况。走进村委会,记者看到后攸昙村驻村第一书记常鑫正忙着电话联系布鞋的销售渠道。“今年,我们村的无人机飞防项目步入正轨,我开始筹划着如何将布鞋产业再打造成一条脱贫增收新途经。”常鑫放下电话向记者介绍。去年成立的精忠飞防大队有效解决了村里男性剩余劳动力务工问题,今年主要解决村里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经过走访调查,他发现缝制手工布鞋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在汤阴农村,出嫁的妇女都有为丈夫做布鞋的传统。虽然如今穿布鞋的人不多了,但很多妇女还留有这门手艺。”常鑫说,“把这项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仅能增加群众收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能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留守妇女边工作边照顾家庭,这是一举多赢的好事。”

不过,常鑫在做这件事情之初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觉得现在社会上穿布鞋的人越来越少,销路很难打开。但常鑫并不这么认为,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找到一些手艺好的妇女,让她们做了一批样品进行销售,通过市场调研,研究哪种产品样式比较受欢迎。“只要顺应市场需求,就一定会有客户。前段时间,我通过朋友圈发了几种经过改良后的产品,马上就有人找上门来。”常鑫说。他对发展这项产业满怀信心。

常鑫对布鞋产业有着自己的理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首先提到的就是产业兴旺。发展布鞋产业不仅仅是单纯的手工制作,还要把汤阴的文化元素融入进去,把人们的乡愁情怀融入进去,把小布鞋做成后攸昙村、伏道镇,乃至汤阴县、安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常鑫说,“同时,还要把脱贫攻坚中的‘志智双扶’融入其中,为当地群众打开一个创业干事的思路、搭建一个精准扶贫的平台,提升农村群众的整体精神面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村委会,记者看到了一双双各式各样的布鞋样品,有圆口的,有方口的,有带鞋袢儿的,还有花布鞋面的。设计好的包装礼盒也码好堆放在墙边,盒子上的“富道布鞋,伏道出品,妇道手工,福到我家”16个字格外醒目。“包装盒上的内容是我琢磨设计的,上面印有汤阴‘三圣’图案,‘富道’商标也是我自己设计的。目前,商标已经注册完毕,就等第一批布鞋制作好以后,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销售。”常鑫说。

今年54岁的后攸昙村村民张玉兰是手工布鞋制作能手,虽然多年未动手,但重拾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她家放着不少制作好的布鞋,各式各样,制作精美。“常书记时常拿过来一些新的布鞋设计图案来家里和我探讨,我也尽最大努力把每双布鞋做到最好,把好质量关。”张玉兰边缝制布鞋边说,“这项产业很不错,不仅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还为留守妇女提供了一个边挣钱边照顾家庭的好工作。”

据了解,布鞋将采取农户分户加工、统一收购,积极与国内知名营销企业公司合作,做到以销定产。“在形成一定规模后,还将采取分流程作业,将鞋底、鞋帮的制作分开进行,以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产业链条。”常鑫说。除贫困户外,该村还将带动一些边缘户参与到销售等岗位中来,以达到未贫先防的效果,强化布鞋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


(2019年9月4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