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飘香的田野、落叶金黄的游园、机声隆隆的厂房……深秋的岳乡大地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工地上,随处可见繁忙紧张的工作场景,千万劳动者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收获着累累硕果。
10月29日,在华能安阳热电有限公司热电项目建设现场,放眼望去,工作人员紧张忙碌,挖掘机、叉车不断穿梭其间,几十米高的塔吊将一捆捆建材拉往高处……“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用热和县域集中供暖的问题,在为全县创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大气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该公司综合部负责人张景松说。
据了解,作为市、县重点民生工程,华能安阳热电项目总投资7.12亿元,总占地面积6.38公顷。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2×12兆瓦燃煤背压机组,安装3台高效节能环保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建设汤阴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网工程,能够保障采暖面积254万平方米,满足全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冬季采暖需要,同时新建27.23千米蒸汽管网,保障产业集聚区内各企业生产用热。该项目投产后对汤阴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每台锅炉每小时可产生蒸汽130吨,可带动2台汽轮机和2台发电机,每台发电机每小时可发电1.2万千瓦时。”张景松说。在生产的过程中,该公司严格执行各项环保要求。该公司化水处理车间不仅对进入的自来水进行净化,还可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电除尘设备和吸收塔则对燃烧过的煤进行除尘,然后经过脱硫、脱硝才能排出。
目前,该项目工程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1号、2号锅炉已经完成水压试验,3号锅炉汽包已就位,受热面正在吊装;主厂房钢屋架已吊装完成;化水处理车间设备已经安装完成;输煤栈桥即将贯通,管网工程建设也已过半。此外,该项目已与该县28家用热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
今年年初以来,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不断推动主导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41家,今年1月至9月,工业总产值实现88.38亿元,税收收入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15.5%;从业人员8823人,同比增长6.3%。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庞卫军表示,今年年初以来,他们紧盯行业知名品牌、行业十强等企业,加快龙头企业的增量引进和存量扩增,加快推进一批续建项目,包括投资20亿元的华龙农庄面业、投资16亿元的万庄铁路口岸基础建设、投资12亿元的安井食品华北基地项目、投资11亿元的甘源食品中原生产基地、投资4亿元的益海嘉里二期面粉加工、投资12亿元的豫鑫木糖醇项目、投资2亿元的开创食品等18个重点项目。其中,安井食品、益海嘉里二期、华龙农庄面业、博农利生物、万固电器、尤西雅材料工具等项目已经陆续投产。今年年底前,还将有木糖醇、华能热电、万庄公铁物流园、中农大饲料等一批项目投产。
同时,该县产业集聚区还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已投入运行。万庄物流园公用型保税仓通过郑州海关验收,两条铁路专用线即将全部建成。产业集聚区还加快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建。该检验中心累计完成407种、5193个食品认证项目参数扩项,完成1559批次食品、农产品、原料等抽检,为园区内食品企业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
“项目是纲领,是根本。我们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建设进度,促使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入库,为集聚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我们还要争取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研究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统筹各职能部门,紧盯目标,同步发力,压实责任,补齐短板,进一步壮大集聚区经济总量。”庞卫军表示。
(原载于2020年11月4日《安阳日报》5版 安阳日报记者: 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