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阳日报》看汤阴县如何盘活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郭佳佳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19-11-22 08:13:28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李玉峰(左)走访自主创业的村民 (李晓伟 摄)


11月13日,记者走进菜园镇后皇甫村,冬日午后的阳光恣意地洒在道路、田间,平整的街道、崭新的院墙、 宽敞的游园广场……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新气象和新活力。村民李大娘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与邻居聊着家常。对村里的变化,她发自内心地高兴:“这几年俺村变化可真不小,这多亏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让我们村由过去不起眼的‘土鸡’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美‘凤凰’。”

村民口中说的村党支部书记叫李玉峰。2015年,在外做生意的他毅然回村服务乡亲、奉献社会,带领乡亲大力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给村子带来了新变化。如今,像李玉峰这样的乡村“领头雁”在汤阴不在少数。近年,汤阴县秉承“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工作理念,坚持培训、培育、提升工作主线,通过完善机制、培育提升、搭建平台,激发人才活力,挖掘人才潜力,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集聚合力。

2016年7月,在李玉峰的主导下,后皇甫村成立了汤阴县甫瑞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为群众提供农作物种植、销售、加工及光伏发电等服务,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在合作社务工等途径增加收入。今年7月,该村完成光伏发电20千瓦项目1个,使全村1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今年9月,创办安阳羽尚服饰有限公司,成为菜园镇产业扶贫(帮扶)基地,吸纳本村及周边闲散劳动力30余人。这些举措不仅使村民增加了收入,还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伏道镇侯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刚与李玉峰有相似的经历。今年42岁的张志刚曾在广东珠海与他人合伙做医药生意,本村10多名青年在他的带领下,每人的家庭都有了一定积蓄。2011年,张志刚当选为侯庄村村委会主任,继续为家乡做贡献。2014年、2017年,他又连续两届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现在农村的政策这么好,回到家乡依然可以施展拳脚,让村民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张志刚说。他上任后,针对年轻人外出打工增多、农村土地经营人员日益匮乏等情况,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集体与贫困户的收入。2015年,张志刚出资30万元,以村集体、村干部、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汤阴县福裕三农服务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近40公顷、托管土地80公顷,购买大型农机具27台,优先为贫困户服务。为实施产业带贫,2018年,他又成立了汤阴复艾艾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艾草13.3公顷,贫困户均享受0.06公顷艾草的收益,每户年增收1000元。

近年,汤阴县为深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潜力,共评选金土地拔尖人才、县管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标兵等各领域拔尖人才100余名,实施了“在外乡土人才回归工程”,重点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的人才进行摸排统计,对愿意返乡支持家乡建设的乡土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乡土人才库和村级后备干部库,全力打造“领头雁”队伍。截至目前,该县已吸纳在外乡土人才1464人、村级后备干部70人。

同时,该县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进行课程设计,开办种粮班、林果班、菌菜班等培训班,培养益农信息员、村级技术员等,使全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该县还依托“汤阴智慧党建”平台整合全县优秀人才资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讲学送教活动,实现线上点课、线下培训。

在乡土人才的带动引领下,该县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19家,涵盖粮食、棉花、菌菜、林果、畜禽、农机等领域,促进了食用菌、蔬菜、肉鸡、生猪等优势产业发展,带动8万余人实现增收,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已经显现。

(2019年11月20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 通讯员: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