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但那些感动的瞬间总会被人们铭记。
2019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持续温暖岳乡大地。走百家门、访百家情、知百家事的驻村好民警付海勇,为全县3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建起动态管理台账的扶贫干部薛艳杰,连夜将价值300万元的古钱币归还失主的汤阴籍广州出租车好司机张超,荣登“中国好人榜”、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美医师李风明……他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1月13日,这些熟悉的名字再次被提及。当天,汤阴县2019年度“五风”建设工作表彰会在县职教中心演播大厅召开,对8个“五风”建设先进乡镇和单位、100名县级“岳乡榜样、汤阴模范”、7个“农民夜校”标兵、37个优秀“农民夜校”和93名“农民夜校”优秀学员以及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代表进行了表彰。汤阴县各界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畅谈时代新风,感受道德魅力。
一年来,全县域新选树各级各类、各行各业“岳乡榜样、汤阴模范”5000余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扶贫济困等方方面面持续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
付海勇是伏道派出所的教导员。从警13年间,他扎根基层,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共预防和制止了上百起案件和邻里纠纷的发生,仅西官庄一个村他就为村民送二代身份证900余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7起,为辖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付海勇表示,作为一名驻村民警,最大的优势在于群众工作,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今年42岁的李风明是宜沟镇王老屯村的一名村医。他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发展,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当村医,为全村1000多位乡亲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一干就是20年。在2009年的一次无偿献血中,李风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9年5月,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帮助患者重获新生。“我是一名医生,学的就是医病救人,救人是我的责任。作为村医,能换一种方式救人,我很激动。”李风明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彰显着榜样的力量。接下来,汤阴县要在“298个村,村村有模范”的基础上,深化推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榜样”“全村百千人,人人当模范”等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书香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农村道德模范、最美邻里等典型推选,弘扬文明乡风和家庭美德,让更多的群众获得荣誉,推进培育精忠报国新时代汤阴人。
脑袋富,则口袋鼓;民心稳,则天下安。汤阴县以“农民夜校”为载体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推行“学、讲、提、解、做”五字法,在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019年,全县“农民夜校”累计组织学习1.5万场,参与干部群众30余万人次。
从制度的逐步完善到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升,从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到讨论家庭致富增收计划,从脱贫攻坚、健康知识进夜校到信访维稳、纪检监察进夜校,从表彰好人好事到唱响《国歌》《我和我的祖国》……两年多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民夜校”为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学习讨论交流平台,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城乡农村落地生根。
“今天表彰了一批先进和典型。他们在建设新时代自信自豪幸福汤阴的实践中,传递了正能量、传播了正声音、传树了正形象。今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健全工作制度,将新时代‘五风’建设融入基层工作、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全县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说。
(2020年1月15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