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洒在汤河水库之上,平静的水面金光闪闪,点缀于绿水间的白鹭、行走于岸边的村民,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如今的汤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生态建设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一构想下,汤阴县提出了“智慧文化都、生态幸福城”的发展战略,并依托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积极推动汤河流域城乡生态修复,着力构建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生态幸福城,将汤阴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养生、娱乐、健身、居住为一体的智能、绿色、低碳的宜居城市。
沿河打造生态景观带
近期,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将迎接国家验收,对此,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丁树彬信心满满。据介绍,2012年,在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汤阴县提出在汤河流域建设湿地,用以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到2017年年底,湿地建设初显雏形,不仅为北方城市健康河流系统保护作出了示范,同时对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也初显成效。
“我们用生态的办法增加人工湿地,让河道变宽,水流变缓。香蒲和芦苇的根系能很好地吸收水中的氨氮,水更清澈。再看周边生态园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休闲农业,也带动了观光农业,更带动了全县的旅游业发展。”说起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情况和功能定位,丁树彬娓娓道来。
据了解,此次规划的城市生态景观带西起汤河水库,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全长约18公里,由西向东串联起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滨湖养生度假村、航空时尚小镇、传统民居体验村落、周易医养综合体、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区、汤河旅游度假区、健康养老产业园、滨河生态新城、西部岗区10个功能区。
韩庄镇东酒寺村位于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近年,全村先后流转土地2300亩,围绕旅游业搞项目、搞发展,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滨湖养生度假村。“自打湿地公园建起来以后,来这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韩庄镇东酒寺村,60多岁的村民郑金枝说,为此,她还拿出来了未出嫁时用过的织布机,搞起土布纺织,她织出的纯棉土布成了这里的抢手货。
在依托汤河湿地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汤河下游县城段规划的城南公园、人和公园、汤河公园等多个文化主题公园已相继建成,并向群众开放。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健身、居住等为一体的绿色、低碳的旅游生态新城正渐入佳境。
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于建川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为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指明了方向,他们将借这个东风,加大汤河湿地公园建设力度,为全省以及我市建好一道生态屏障。
建设智慧新都市
在打造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规划中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构想,在沿河而下建设的10个功能区中,滨河新城则是体现这一构想的综合项目。滨河新城不仅是安汤鹤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同时也是汤阴新老城区之间重要的城市纽带。
滨河新城规划范围为长虹路以北、人和大道以南,西起铁东路,东至中华路,面积约445公顷。区位条件优越,陆路交通发达,向北可通过107国道、光明路、中华路直达安阳市区,向南可快速抵达汤阴老城区,向东、向西可通过302省道、夏都大道、人和大道连通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也可快速抵达濮阳、鹤壁。这里被分为历史底蕴、水韵生活、魅力核心、国际创智4个区域,集高端商务、科研研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居住等产业于一体。
据介绍,滨河新城的建设时序分为4期,预计10年完成。一期首先开发城市中轴线核心区;二期借力中轴线的开发,拓展开发副中心区块;三期开发门户区域,形成完整区域形象;四期修复更新城市形象,空余地块进行补足,整体完善城市形象。在规划理念上,滨河新城是一座发展高端创新产业、建设滨水活力文化的都市。它不仅在传统居住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地块分割上也更加细化,从而开放更多的城市界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生态社区。
作为汤阴未来生态环境、城市文化、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区,滨河新城建成后,不仅会成为汤阴的城市名片,也势必会成为未来豫北城市居住生活的示范窗口。因此,建设滨河新城是汤阴县提升、完善城市功能的一次历史机遇,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媒介。
(2018年1月24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