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太行东麓,坐落着一座历史名城、“千年古县”——汤阴。这里地灵人杰,是“文圣”周文王演易、“武圣”岳飞诞生、“医圣”扁鹊济世之地。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一招,不断推进评估工作扩面、提质、增效,以严党风、抓政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五风建设”为抓手,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两个指数”双双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前列,2017至2019年连续3年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荣获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称号,谱写了魅力汤阴新的篇章。
严党风强化组织领导保证稳评
河南法制报记者采访时,汤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姬卫军介绍说,“五风建设”最重要的是“严党风”。汤阴县从“严党风”入手,坚持以“严党风”引领“五风”建设,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保证,组织引领全县党员干部转作风、促发展、保稳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汤阴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明确提出维护稳定、落实稳评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在全县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网络。二是健全准入机制。该县制定《中共汤阴县委常委会议事制度》《汤阴县人民政府规则》等文件,对稳评程序进行规范,对应评未评的重大决策事项不上会研究、不予以批准。三是强化督查问责。该县坚持“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对应评未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进行责任追究,近年来共对3个单位、6名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抓政风坚持依法行政保障稳评
该县始终把政风建设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不断增强机关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全面推进稳评工作开展。一是长期项目持续评。汤河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立项,涉及两个镇9村1100户村民。县委、县政府自觉强化稳评意识,坚持把稳评工作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先后留转土地5500亩,拆除养殖场65处,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今天绿树成荫、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二是短期项目集中评。韩庄镇西苏庄村位于城乡接合部,建筑混乱参差不齐,街区脏乱污水横流,严重影响群众日常生活与出行。县委、县政府决定对该棚户区改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依法制订补偿方案的基础上,该县邀请第三方组建律师团队集中力量进行稳评,从召开动员会到群众签订协议、再到房屋拆迁,仅用40余天,拆除房屋654座,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创造了全市棚户区整体拆迁史上的“汤阴速度”。三是难点项目创新评。岳庙街位于汤阴县中心城区,是经商创业的黄金地段,但街道狭窄拥堵,承载不了旅游发展和商业需求。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岳庙街进行改造,及时成立由住建、国土、规划、信访等部门组成的稳评工作小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律师、公证员等全程参与稳评。经稳评实施,8家企业、20余座院落、6栋104户单元楼、33间沿街门面房顺利拆迁,没有发生一起上访现象。四是基层项目自主评。白营镇北陈王村东邻京港澳高速、南接302省道、北依汤河,地理位置优越,但村内破旧的街道、杂乱的违建与广大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望格格不入,县委、县政府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建设美丽乡村的民生工程交给该村群众。接到任务后,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运用走访调查、听证论证、专题反馈等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迅速统一了村民思想,短时间内拆除违建50余处、拓宽街道2000余米、移栽树木800多棵,美化墙面4000平方米,使北陈王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淳民风厚植和善人文助推稳评
该县始终以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参与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为稳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助力。一是弘扬美德以文化人。该县持续开展“精忠报国·厚德传家”系列文化活动,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汤阴历史文化深深影响广大群众,从而在思想上认同、支持党委、政府的重大事项决策部署。二是调解矛盾定分止争。对稳评中发现的问题,该县充分发挥社会矛盾大调解作用,实现由“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2018年8月,汤阴县在启动长虹路北棚户区改造之前,按照规定事前开展了稳评工作,认为可以建设,但需要提前化解矛盾。县、乡、村和有关部门迅速成立工作组,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排查纠纷、解决问题。由于风险评估在前,化解矛盾到位,仅用45天,棚改涉及的3个村庄1984户居民全部签约,拆迁面积32万平方米,未出现一起因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依法、和谐、安全、圆满拆迁。三是创新方式化解难题。该县探索“巡回调解”“听证调解”等新途径,建立乡镇巡回调解室,变坐堂调解为上门调解,实现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做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
正村风占领思想阵地服务稳评
该县积极倡导和谐村风,向群众宣讲稳评政策,提升群众思想觉悟,为稳评工作的开展扫清了思想障碍。一是农民夜校筑牢思想阵地。该县运用学、讲、提、解、做“五字法”,组织群众学习法律知识、讲解稳评政策、提出治理建议、解开矛盾心结、做实思想工作,真正将农民夜校建设成理论学习的学校、法治宣讲的课堂、基层事务的会商室、矛盾纠纷的调解室。二是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该县在298个行政村组织群众修订村规民约,持续开展婚丧礼俗治理、岳乡大讲堂、乡风民风评议等活动。村村设立好人好事光荣榜,褒奖凡人善举,让“日行一善、小善大德”成为社会新风尚。三是化解矛盾促进村风和谐。对在稳评中出现的矛盾,该县采取“一事一案”“一人一案”“一案一策”的办法,全力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果、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美家风争当时代新人支持稳评
该县通过选树典型模范,让群众见贤思齐,争当精忠报国新时代汤阴人,绘制出共同维护全县稳定发展大局的“同心圆”。一是选树典型示范引领。该县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广泛开展榜样模范选树活动,全县共评选“岳乡榜样”“汤阴模范”3000余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人物事迹熏陶,自觉传承传统美德。二是倾听民意集中民智。该县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媒体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了解群众对评估事项的满意度、支持度。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该县利用各种形式,持续向群众宣传“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目的、程序和意义”等相关知识,促使广大群众了解、支持风险评估工作,为稳评工作的持续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跟踪化解社会矛盾,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之举。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领导、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坚决做到‘决策事项延伸到哪里、风险评估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设幸福汤阴美丽家园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姬卫军表示。
(原载于2020年9月25日《河南法制报》10版 河南法制报记者 张书锋 朱广亚 通讯员 胡孔珍 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