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记者从汤阴县城出发,上省道302西行几分钟,就进入韩庄镇村道018观光大道。脚下的路面足足20米宽,平坦舒适。极目远眺,两旁的果树吐出新绿,一家挨一家的农庄透着春天的笑意。
公路通,百业兴。得益于汤阴农村公路条件的改善,曾经不被外人所知的“小河竹林”“部落半岛”如今形成“春观桃花夏赏竹,秋品百果冬抚雪”的四季全时旅游业态,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随着汤阴县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乡村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农村电商”等扶贫模式得以不断拓展,汤阴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与产业齐飞
汤阴县的五陵镇、任固镇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土质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西瓜、苹果、花生等农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受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这里的特色产业发展缓慢。近年,县道汤屯路、任五路、镇西路等拓宽改建后,使之与国省、干线公路形成环线。“过去路不好走,这里的特色农产品西瓜、花生等销售不畅,农民都不敢多种。”任固镇党委书记王伟说,“现在不一样了,农户纷纷主动扩大种植面积,运西瓜的车能从县城一路开到田间地头,还可以借助农村淘宝在网上销售。”
在伏道镇周边,依托汤屯路、岗香路、徐七路等农村公路,培育艾草种植基地10个,新增艾草面积2750亩,艾草产业扶贫收益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汤阴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围绕现有产业资源,着力培育特色农业、艾草种植、服装加工、奶牛养殖、光伏发电五大扶贫产业,成功创建产业扶贫基地72个,产业扶贫措施户均达到2.7项,年度户均受益1945元。
截至2018年年底,汤阴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320公里,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短变长、由通向好,全县298个行政村实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有力促进该县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的稳定。
交通与旅游同行
“打好乡村旅游牌,交通是基础,项目是支撑,民生红利是注脚。”汤阴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韩建朝介绍。通过发展竹林观光、荷塘赏荷、农庄采摘等生态旅游,韩庄镇小河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90户村民中有21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同时,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卫生所、幼儿园、便民商店等一应俱全。小河村党支部书记于瑞兴自豪地说:“村里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过去农村人想往城里搬,现在城里人想来村里住。”
“交通+乡村游”描绘出的村美人和新画卷同样在韩庄镇部落村延展。一条两公里长的村道和省道302连通后,为村里引来各类企业10多家。“我在村里的塑料板厂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村民陈新廷高兴地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这个村转变发展观念,利用三面环水这一优势及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打造“部落半岛”旅游兴村品牌,并成功引进影视制作基地等绿色企业,集文艺演出、影视制作、旅游观光于一体,唱响乡村生态旅游这部大戏。
“通过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让交通围着产业转、围着农民增收转,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建到哪里,这样才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汤阴县交通运输局扶贫干部边江海说。
(2019年2月20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 通讯员:原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