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碗菜,能省一万块”“随礼不坐席,才是真情意”,类似的顺口溜如今在汤阴县不仅广泛流传,而且已经成为大多数百姓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汤阴县则把活动的具体内容,体现到全面推进严党风、抓政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的“五风”建设中。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一股崇德向善的暖流在岳乡的大街小巷成风化人。
12月14日—15日,记者深入汤阴4个乡镇,面对面采访了十几位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实地感受“五风”凝聚的温暖力量。
“五风”从哪里来
县委书记为凡人善举点赞,为草根英雄站台
汤阴百姓记得很清:去年7月19日,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殷商大地。当晚,上游洪水下泄导致古贤镇古贤村与河岸村之间一段河堤决口。
沙袋堆放处与决口处相隔2里地,车无法通行,只得靠人力运送沙袋封堵决口。古贤村72岁的老党员杨文会毅然加入到扛沙袋的队伍中。一袋沙30斤,从天黑到天明,他赤脚扛了十几个小时。
抢险官兵们不了解水情,古贤村党支部书记王新红第一时间站出来,带头跳入洪水中,为固堤官兵开路。
五陵镇水利站站长李树杰,在夜晚视线差、水流湍急的情况下,抱着60斤重的铅鱼到卫河中心点测流,没测上几秒钟,流速仪就会被水草、树枝等杂物挂住,必须重新提起来清理干净然后再测。每天他都要提着铅鱼,往返数十次才能得到精准数据……
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一个个事例,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同样刻在心间。他反复思考: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基因早已融化在汤阴50万人民的血液中、骨子里,如何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涌现出的精神风貌总结好、归纳好、提升好,让更多人传颂,让后世子孙传承?如何让这种精神继续弘扬下去,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推进实践?
就在去年11月底,汤阴县召开“7·19”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为了开好这次总结表彰会议,我们思考筹备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宋庆林饱含深情地说,汤阴抗洪精神应归纳为八个字,即“忠诚、实干、担当、奉献”。
会上,他向全县人民发出倡议,要在抗洪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下,让党风政风清廉、民风村风家风淳朴在全县蔚然成风。
会后,汤阴县迅速掀起一股严党风、抓政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的“五风”建设潮。
“五风”要吹向何方
村村都有“好人”榜,好人榜上“好事”多
风气听之无声、望之无形,与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让老百姓迅速接受并付之行动。汤阴县认为,首先要在基层中发掘榜样,让榜样去引领、去带动普通群众。
为此,他们围绕打造“诚信汤阴”总目标,以“五风”建设为工作推进路径,以持续广泛深入开展岳乡榜样、汤阴模范推荐评选和宣传工作为具体抓手,坚持典型选树与宣传引导齐头并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
今年年初,全县各行政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投票推荐的方式,选出热心公益、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先进人物,随后推送到乡(镇)参加角逐,经过所在乡(镇)群众投票推荐,择优选出乡(镇)先进人物。宜沟镇开展“古镇新风、宜沟榜样”评选,任固镇开展“任固榜样”评选,白营镇开展“十佳文明标兵”和“白营先锋”评选……“岳乡先进群体”在全县迅速叫响,1500多名先进人物代表成为老百姓争相模仿学习的对象。
与此同时,汤阴县委组织部、县妇联等部门推出“最美家庭”“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书香之家”“年度经济人物”等评选活动,评选行业先进人物60多人;汤阴县委宣传部充分利用“四微三台两报两网一刊”全媒体宣传网络,开展密集式、轰炸式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汤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月亮说,县里实行县、乡、村三级干部分包联系“汤阴模范”制度,对各类模范进行动态式跟踪管理。对先进典型,既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又及时掌握其动态,甄别剔除变质变味的“先进”。
“县里不压任务,不走形式,乡镇自己定标准。各村通过村民推荐、代表大会投票,选出本村的模范。再经全镇村民投票海选,最终选出本乡镇的‘模范’。”任固镇党委书记刘志慧说。
70岁的魏习璠,在任固镇公有村开了一家诊所,不但行医,还兼当矛盾纠纷调解员。邻里吵架、夫妻拌嘴,大事小情,村民都会想到他。他也见证了一个“乱村”向“文明村、无访村”的转变过程。去年底,他被评为“任固榜样”。
为提高“汤阴模范”的认同感,汤阴向榜样发“福利”,先进典型可以携家人免费游览本县的三大景区:中华梦幻谷、岳飞庙、羑里城。村委会门口、街边路灯杆、文化墙上,纷纷竖立、张贴先进典型的事迹标牌。高位截瘫、用两个残疾手指夹笔完成18万字小说的郭永卫,独自照顾4位患病老人的弓春香,种粮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史国臣……榜样标识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明景观。
返乡务工的村民李佳说:“身边的榜样不再空洞,更有说服力,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就知道该咋做了。”
“五风”吹来之后
“零彩礼”成为新风尚,“申请书”引领新潮流
以前,“天价彩礼丧葬”之痛在农村十分普遍。一个农民靠种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攒的钱,遇上自家红白喜事,往往要“倾囊而出”,甚至借贷。可如今,“零彩礼”在汤阴县已不算啥稀罕事。
今年3月,作为“五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汤阴县开始推行移风易俗,每个行政村都立有村规民约。
任固镇二街村村支书付克伟嫁闺女,不仅没给男方要一分钱彩礼,婚宴当天他向镇领导请假,说自己有急事必须回家,丝毫没透露出嫁闺女的信息。男方家按照付家要求只来了四辆婚车,付家只邀请至亲好友参加,婚礼大气简洁。仪式开始前,他宣布不收礼,新事新办。“少要彩礼是好风气,干部要带头,不然群众戳俺脊梁骨。”他说。
移风易俗,老付带了个好头,后来谁家办事不依照村规民约,都会想想他的例子。
现在在汤阴,喜宴最高不超12桌,喜烟每盒不超10元,喜酒每瓶不超30元;丧事用餐为“一碗菜”,烟每盒不超10元、酒每瓶不超20元……各村还选出有威望的干部、老党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不光彩礼有“定数”,任固镇的新媳妇儿进门前,都要先去上一课,名字就叫“新媳妇儿第一课”。课堂上,一些孝老爱亲的先进人物向新媳妇儿讲故事,手把手教她们如何做个好媳妇儿、好妈妈、好妻子。
伏道镇夹河村,一共260户,每家每户有家训,以家训为荣,以家训处事。诚信惠民商店老板刘燕彬家挂的家训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他的儿子在县里开了一家物流公司,他常叮嘱儿子,不论什么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都不能丢。“有日思无日,这是祖辈教下来的,现在生活好了,也要教育自己孩子花钱不能大手大脚。”
“‘五风’中,党风、政风是引领,核心是转作风,目的是转变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李月亮这样解释。
今年以来,汤阴完善以党员“亮身份”常态化机制、党员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两定三评一推荐”综合考核、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纪检监察统一派驻、村级党风政风监督等为代表的党建工作机制,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韩庄镇部落村文化广场,一排宣传栏惹人注目,栏内张贴着村支部委员、党员名字和照片。村支书邢锋的照片下贴着创先争优承诺书——2017年,争创省级五好党支部、国家级文明村,建设文化礼堂……
“年底,承诺完成情况与个人评价挂钩,直接关系收入。优秀者每年可拿1万多元绩效工资。”他去年被评为优秀,月工资与县里公务员相当。
不止部落村,宜沟镇向阳庄主干道上20多个电线杆上,也挂有党员承诺牌。
“党员每天进门出门都能看到,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村支书葛树芹解释。今年,向阳庄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党员根据自身实际领任务,为老百姓做实事儿。养殖大户闫军喜主动教村民养殖技术;石建民开着自家车,义务帮老乡收麦……“现在俺村已经形成‘党员潮’,我桌子上有厚厚一沓入党申请书,大家都争着为村里干活,这比村容村貌改善,更让人振奋。”
好的民风滋养着好的政风。比亚迪云轨示范线今年在汤阴开工建设。“过去是企业找政府,现在是政府主动提供保姆式服务。”该项目工程师李洪武说,他从深圳比亚迪总部启程前,汤阴县已经开始办理相关手续,并且所有手续都有专职代办员负责对接。
汤阴县把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准,督促相关部门和窗口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真正实现“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目标。
“‘五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验证了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宋庆林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强化“五风”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个人诚信建设,让清正文明、向上向善的风气渗透到汤阴的每个角落,打造自信自豪幸福汤阴。
记者手记
“五风”吹来的,不只是感动
□杨之甜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花两天时间走访汤阴县白营、任固、宜沟、伏道4个乡镇,近10个村庄,追寻、认识和感受“五风”,天气虽冷,但一阵阵暖意却不时涌上心头。
在任固镇王施济村,我们见到了由七八位普通妇女组成的“爱心服务队”。听村里老百姓说,近五六年的光景里,她们省吃俭用、支援灾区;去村里的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给无人照顾的老人拆洗棉被,而这支队伍的发起者,竟是一位72岁的老奶奶。
在宜沟镇向阳庄,兼任两村“领头羊”的女支书葛树芹向我们讲起了她的故事。听到她初任村支书,为村里修建第一条大路时的艰辛,我们的心揪了起来;听到她为村里建公园、修水利,却连其公公生前唯一的“走上水泥路”的心愿也未能达成时,我们又潸然泪下……
还有73岁仍然精神矍铄的抗洪老英雄杨文会、用通俗明快的语言为村民解读十九大精神的草根宣讲人高心怡、把“珍惜当下”当作人生信条和家风家训的店老板、嫁女带头“零彩礼”的村支书……
故事太多,感动更多,我们向读者讲述了十几个故事,仍觉得意犹未尽……其实不只是感动,一路走来,我们对汤阴有了全新的认识。“五风”浸润了这座城,一股喷涌而出的力量正悄然推动汤阴发生巨变。
(2017年12月21日《河南日报》十五版 记者:杨之甜 通讯员:宋艳丽 郭佳佳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