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座谈会召开以后,汤阴县狠抓贯彻落实,厚植发展后劲。下一步,我县将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一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龙头、延链条、补短板,紧紧围绕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带动,引导企业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安阳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9月8日,汤阴县委副书记、县长宋庆林就产业转型升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今年上半年,汤阴县连续第六届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强县”;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市重点项目和“三区”建设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市“一先”产业集聚区称号。“上半年,我县引进招商项目18个,合同投资总额62.6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谋划集中开工项目35个,符合条件的已全部开工。”宋庆林说,“下半年,汤阴县将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招大引强,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汤阴县将继续实施“开放招商”“项目带动”战略,持续壮大经济总量;将京津冀、江浙沪、闽粤地区作为重点区域,将“四类企业”作为主攻对象;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市场化中介招商、干部组团一线招商、挂职锻炼系统招商、总部经济招商等新模式,目前在团中央等上级部门挂职的干部已于近期对接客商5批次,取得了良好效果;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实施精细化定向招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一个产业、一根链条、一群企业的“集聚效应”;力争全年引进“四类企业”至少2家,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合同签约额超过100亿元。
二是激活主体,培育扶持成长型企业。汤阴县将深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产品高端化、发展循环化、产销网络化迈进;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训”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开展“百项科技成果进汤阴”活动,建设全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分部,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力推进产品结构由单一低端向多元化中高端转变,努力实现“换挡不减速、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坚持“政府主责、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众创空间,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深化与清华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的合作,依托易缘众创和创新大厦等平台,承办安阳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6个领域的102家企业和86个团队参赛,预计年底前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
三是亲商富商,培育打造服务型环境。汤阴县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引来一家(企业)、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完善现有四级干部分包服务项目企业制度,要求县级分包领导每周到项目建设一线、每月到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有经验的老干部和有志向的年轻干部入驻项目和企业一线开展帮扶服务,提振投资人和企业家发展信心。目前,汤阴县已经设立主导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三大基金,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并将继续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门槛更低、作用更大的资金平台,为项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促进其做大做强。
宋庆林说:“发展的核心在落实。下一步,我县将围绕以上重点,在市委、市政府‘11355’战略指引下,坚持‘挂图作战’、拼在一线,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9月12日《安阳日报》一版 记者: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