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阳日报》刘红梅:争当金融扶贫的“急先锋”
发布:郭佳佳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17-11-01 09:22:57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俺一直想通过搞养殖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但苦于没有资金,真没想到农商银行的刘经理能上门服务,不到3天,5万元的贷款就已经发到俺手上了,真帮俺解决了大难题。”10月8日,汤阴县古贤镇南周流村贫困户吴全海高兴地说。

吴全海口中的刘经理,正是汤阴县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刘红梅。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刘红梅立足岗位实际,严格执行相关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注重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现状开展各项金融扶贫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吴全海今年58岁,家里有3口人。62岁的老伴儿常年生病,儿子今年25岁,几年前在工地上被砸断双腿,至今卧床不起。吴全海家最大的开销就是医药费,全家只能靠他一个人苦苦支撑。刘红梅了解到吴全海的家庭情况,得知他之前学习过养鹅技术,又有搞养殖业改变家庭现状的想法,只是苦于手里没有资金。

刘红梅专程上门找到吴全海,给他出了个主意。为助力脱贫攻坚,农商银行的扶贫小额贷款无须担保,政府贴息,最高可贷5万元。只要有贷款意向和劳动能力,填写申请表,通过审核后,不用出村,3天之内贷款就能到账。吴全海当即决定申请贷款5万元。他填了申请表没过多久,贷款就批下来了。如今,吴全海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养殖种鹅2000余只。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年底我家的种鹅一产蛋,就能见到收益了,保守估计能挣七八万元,明年脱贫肯定没问题!”

和吴全海一样,古贤镇北周流村村民金根喜也是金融扶贫的受益者。他的爱人靳改凤因患心脑血管病造成偏瘫,大儿子金亚杰从小有佝偻病,为给两人治病花去了家中大部分积蓄。前几年,在古贤镇党委、镇政府的关怀及扶贫惠民政策的帮助下,他的两个儿子有了工作,金根喜自己流转土地种西瓜,一家顺利脱贫。今年,金根喜想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增添一台大型拖拉机。可手头并不宽裕,买拖拉机的钱一直凑不够,让他发了愁。刘红梅听说金根喜的愁事儿后,经过核实,马上帮助他填表、写申请,以最快的速度为金根喜协调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金根喜拿到贷款后终于把朝思暮想的大型拖拉机开回了家,这也让他的干劲儿更足了。

“今年算上种西瓜、种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收益,预计年底收入能有5万元。”望着自家田里一片翠绿的大葱,金根喜笑着告诉记者,“穷日子过怕了,好不容易摘了穷帽,可不想再戴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吴全海、金根喜一样,越来越多有创业意向的贫困户申请办理了扶贫贷款。扶贫小额贷款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创业的启动资金,也为他们带来了脱贫增收的希望,确保他们稳定脱贫不返贫。刘红梅常说:“农商银行是地方金融机构,应当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做金融行业扶贫的‘急先锋’!”为了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她多次牵头与汤阴县扶贫办、县金融办沟通协调,商讨出新的双方协议,保证金融扶贫政策正常落地。据了解,从今年5月初到6月末,汤阴县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00余笔,金额2420万元,助力50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7年10月18日《安阳日报》二版 记者:李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