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阳日报》孙树平:种植中药材 致富有良方
发布:郭佳佳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18-04-19 08:42:2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分享:

工人在切割紫菀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4月8日一大早,在古贤镇东冢上村树平种植专业合作社,10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大家有说有笑,把刚从地里挖出的中药材紫菀进行分割切碎、清洗、晾晒。“别看这刚刨出来的紫菀长得不起眼,就像一堆土疙瘩,可对我们来说,那可是致富的宝贝疙瘩啊!”该合作社负责人孙树平一边展示着刚挖出来的紫菀,一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孙树平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前些年一直致力发展芦笋种植。但受近两年市场饱和、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芦笋种植已逐渐失去更大的发展空间。头脑灵活的孙树平看到现在中药材发展势头正猛,便打算调整种植结构,开辟新的增收致富渠道。他多次到安徽、河北等地考察中药材种植产业,学习技术,积累经验。“起初,我对中药材种植不太懂,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考察和学习,发现中药材不仅市价高,需求量也很大,是值得发展的好项目。”孙树平说。说干就干,2015年,他成立了树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紫菀、决明子、药用牡丹、知母等多种畅销中药材,实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合作社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多、品相佳、质量好,都是市场热销货,销路自然不用愁。每次还没到收获季节,安徽、河北等地的客商就不断来电提前订购。”说起药材种植,孙树平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除去各类成本,每年每亩地能收入2000多元,而种植中药材,由于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只要用心管理,每年每亩地能收入5000元以上。

孙树平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不仅鼓了自己的腰包,还解决了村里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村民马鸟枝就是受益者之一。“俺没啥文化和技术,外出打工又出不了远门,原本一直在家闲着,自从去年来到树平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打工,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挣钱、顾家两不耽误。”马鸟枝高兴地说。据了解,在孙树平的合作社工作的工人有50余名,以妇女居多,大多是周边村的村民,他们在这里实现了稳定就业,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代,俺农民更要攒着劲儿干。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药材长得好,卖个好价钱,这比什么都高兴。”对于将来的打算,孙树平信心满满。下一步,他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抓好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同时,他还将积极引导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让父老乡亲的腰包都鼓起来,生活变得更美好。

(2018年4月18日《安阳日报》五版 记者:郭凡 通讯员: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