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故里故事多。5月15日,我们来到千年古县——汤阴,探寻这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群众文化工作。
“五风”主旋律引领文化新风尚
今年春节以来,汤阴县严党风、抓政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五风”建设浸润城乡。全县广泛开展“岳乡榜样、汤阴模范”评选活动,一大批好儿媳、最美职工、致富典型、优秀党员等脱颖而出。
“今年的元宵文艺汇演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忠战鼓、跑帷子等都是我们老百姓喜欢的传统民俗节目,更重要的是看到我们自己选出来的模范榜样代表台上坐!”回想起今年的元宵文艺汇演,市民许晓民说。
今年元宵节,汤阴县举办元宵街头文艺汇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汇演全部由十乡镇各具特色的“五风”宣传文艺队伍组成,更值得注意的是观礼台就搭在县政府门口。台上,几十名群众身披红绶带,是刚刚评出的“汤阴榜样”。台下,县领导一个不少。
漫步汤阴大地,但见各级各类宣传文化阵地都在展示岳乡榜样的风采,讲述汤阴模范的故事,文化韵味沁人心脾。
文化大院免费WiFi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六覆盖”
“有了无线WiFi,我们在文化大院娱乐的同时,还能上网看新闻,查找种植养殖技术。以前手机上网费流量还得花钱,现在不仅免费还方便,老百姓欢迎得很。”一说到县里给装的免费WiFi,汤阴县白营镇大付庄村村民代庆学便打开了话匣子。
走进大付庄村文化大院内,农村书屋、文体设施、无线WiFi设备等一应俱全,村里群众已经习惯每天来这里看书、上网,到了晚上,文化广场上的广场舞更是热闹非凡。
近年来,汤阴县在全县实施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十个一”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汤阴文化大舞台”演出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大院免费WiFi全覆盖,“两馆一站”常年免费开放。
全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六个全覆盖”:即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村村文化光纤网络畅通、村村文化大院免费WiFi全覆盖、村村建有文艺队伍、村村能开展文体活动、村村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文艺惠民送基层群众“点菜”政府“买单”
“将士们御敌寇疆场效命,但愿得靖边患狼烟扫平……”,来到了韩庄镇张贾村,刚进村就传来了豫剧《三哭殿》的戏词,原来是“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到村送演出,全村老少正坐在台下津津有味的欣赏。
去年以来,汤阴县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共举办广场消夏晚会28场,百姓宣讲直通车下乡巡演10场,纪念建党暨长征胜利“文新杯”书画诗文大赛、剪纸大赛、书香之家评选等20余项赛事。特别是“书香之家”评选活动,在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76场、优秀电影巡演90场,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20场、“送戏下乡”22场,“汤阴流动大舞台”下乡演出60场。全年文化惠民放映和演出等活动达5000场,惠及40余万群众,滋养了家风、乡风、民风。
据了解,这些文艺惠民服务都是通过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实现的,公众由“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表达”转变,促使基层群众真实文化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内容对接。
政府投资六十万编纂出版盛世经典
去年以来,汤阴文化工作者在如何发挥本土文化优势,讲好汤阴故事上下足了功夫,一批文艺创作精品相继问世。
汤阴县政府投资60万元,编纂出版了由11册地方文化专著构成的《汤河文化丛书》,集中展示了汤阴历史文化精华,在豫北地区产生了轰动效应,被称为汤阴文化的盛世经典。大型民俗节目《精忠战鼓》已经排演成功,舞台剧《精忠报国》、豫剧《忠孝岳飞》《岳母刺字》、现代剧《还是女儿好》将陆续搬上舞台。《精忠报国》《翰墨诗鉴》《乡土情》等一批文学书画作品相继问世,汤阴县文学艺术创作蔚然成风。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发挥汤阴本土文化优势,擦亮汤阴文化这块金字招牌,一幅精美的文化画卷将在岳飞故里这片大地上徐徐展开……”该县文广新局局长张志勇说。
(2017年5月17日《河南日报》十七版 记者:杨之甜 通讯员:宋艳丽 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