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走进汤阴县伏道镇后攸昙村社区服务中心,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敞整洁的大厅,阳光计生、农业农技、劳动保障等便民窗口一字排开,村民闫静霞说:“这个两层楼的便民服务中心是村民们常来的地方,有啥政策咨询、办证、盖章,直接到这里一次性就能搞定,真是只要动动嘴,村里干部跑跑腿,就把事情给办了。”
“以前觉得抓党建是一阵风,现在看来,党建抓好了不仅能服务群众,还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介绍,“就拿我们村的老大难问题排水沟来说吧,群众愿意修,可是经过门前的住户很多不乐意,我们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长承包十多户人家,这些不乐意的群众由各自网格长做工作,这不马上就要修好了,今年夏天再也不会上演‘水漫金山’这出戏了。”
网格化管理是汤阴县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农村管理变垂直化为扁平化,由农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第一级网格长,网格成员由农村“两委”干部组成;包组村干部担任第二级网格长,网格成员由所在村民小组的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这样将分散的农户全部有组织地归于每一个网格,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全覆盖、无缝隙。
汤阴县委始终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最根本的责任,以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四项机制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了九项“创新”。一是为村干部涨工资,每年新增财政支出819万元,总投资达到1795万元。其中,村支书平均工资由700元提升到1400余元,收入翻番,让村干部能够安下心来搞党建。二是畅通村干部上升通道,每年从村支书中择优解决2个全供事业编制,让村干部看到希望、有干劲、有奔头。三是县直单位与行政村党建“结亲戚”,从106个县直单位抽调649名干部对全县298个行政村进行长期帮扶。四是农村管理网格化、扁平化,变乡领导包区为直接包村、乡干部包村为直接包组、村干部包组为直接包户。五是党建述职倒逼书记抓党建,实行乡村两级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县委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每年两次专题听取10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书代表述职。六是推行村干部周一集中办公制,其他时间轮流值班、全天坐班,实现村“两委”一周一碰头、8小时内随时见人。七是健全298个村级便民服务大厅,实现村级党建阵地“全覆盖”。八是矛盾调解“全员上阵”,统筹人民、行政、司法等调解资源,整合信访调解资源,组建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组织560个、调解员队伍2700人。九是村干部“充电”常态化,每年从党费中列支15万元以上专项用于村支书集中培训。
“党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两张皮’,事实证明,党建工作能够激活生产力,基层党员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更是未来农村创业的火车头。”汤阴县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
(2015年4月8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四版 记者:秦名芳 通讯员:宋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