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暂停”到解封:古都安阳打赢奥密克戎之战
“自2月3日零时起,安阳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部解除,全市全域为低风险地区。”这是来自河南省安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振奋人心的消息。古都安阳打赢了奥密克戎之战!
前段时间,《确诊433例却很少上热搜!这座七朝古都一边流泪一边扛下所有…》一文,在网上广为流传,呼吁大家关注安阳。
疫情发生后,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这里跟踪报道。走近安阳,记者发现这里从不缺流量,也不缺温暖。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第20位王盘庚迁都于今安阳市西北部小屯村一带,更名为殷。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也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中华瑰宝国之重器后母戊鼎从这里出土,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率兵在这里出征。
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等名人典故层出不穷。
这里,不仅走出了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也走出了“四有”书记谷文昌,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许帅。
然而,就在1月8日,安阳筛查发现2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基因测序显示感染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一场迎战奥密克戎的战斗突然打响,古都再次被聚焦。
面对新冠病毒,安阳从未放松警惕。在全国多点散发的情况下,安阳也加快收紧“口袋”。与此同时,安阳向出现疫情的“兄弟市”伸出援助之手。
2021年12月30日,国网安阳供电公司宋军、王昱泽等4位工作人员驾驶应急保电车向西安进发,全力支援西安抗疫。
1月6日,安阳市紧急选派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共1000名采样队员,组成14个采样支队,支援郑州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工作。
可是,正当支援队员在外地奋力抗疫的时候,老家安阳却被病毒“偷袭”。
与同样暴发本土疫情的天津、西安相比,安阳的医疗资源无法比拟。第一次应对处置奥密克戎本土传播,安阳也没有现成的防控经验可以借鉴。
在一切都不明了的情况下,安阳快速反应,用“圈住、封死”的笨办法防止疫情向外扩散蔓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比病毒跑得快,才能取得胜利。
所有外出通道设卡,严防人员擅自离市;停售安阳外出铁路、长途汽车客运票务;按照疫情防控等级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市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全市出租车不出市区经营,公交车停运……
1月8日,这一夜,对不少安阳人来说是个不眠夜。当晚,文峰区(高新区)共设置355个采样场所,安排1731名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对辖区29万余位市民开展检测。
与此同时,安阳加紧对确诊病例的排查、流调、溯源工作。经流调分析,安阳迅速锁定“零号病人”——2021年12月28日从天津市津南区返回安阳市汤阴县的在校大学生朱同学。且经基因测序显示,2个病例感染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津南区现有本地疫情属同一传播链。
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传染力强,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从返安到1月8日被发现,病毒已经在安阳隐匿传播约10天。可怕而让人揪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朱同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姐姐,其姐姐是汤阴县育才学校的老师。
育才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12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现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4040人,教职工100余人。
必须快速封控、迅速隔离!1月8日上午,汤阴县紧急封控育才学校,进行核酸检测。8日晚开始,汤阴县将育才学校师生全部异地隔离,分别送至安阳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安阳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段学生转移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看着视频里这群六七岁的小学生变身“小白”,步履蹒跚走上公交车,网友们瞬间“破防”。
“一日三餐不重样,全天暖气开放,配备有心理医生,大家在这里挺好的。”在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隔离点,正陪孩子隔离的家长于伟伟告诉记者。
1月11日下午2点,室外温度5℃,寒风凛冽。但据工作人员检测,隔离点房间内温度在21℃左右。“通过锅炉加压、开空调等方式,保障了隔离点房间内的温度。”汤阴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健表示。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工作人员采购了玩具、拼图、画笔、图书等物品。
据了解,汤阴从各个部门抽调志愿者近百人,保障隔离点正常运转。“党员和领导干部冲在前面,青年教师也毫无怨言,尽大家所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汤阴县人民路中学校长付志兴说。
在与家长沟通的微信群中,有人抱怨,“为什么十二点了还没有送饭”。志愿者马上回复“饭马上送到”,还配了两张保温箱图片。看到回复,陪护的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留言说“特殊时期,他们比我们更辛苦”“大家相互理解,都不容易”。
精忠报国地,满城皆英雄。参加转运任务的公交司机、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安抚的心理老师……每个人都抢着冲锋在抗疫一线。
“天使白”“志愿红”“守护蓝”,流动的色彩构成了抗疫最美画面。他们和全城百姓一起,扛下了所有的困难。
65例、44例、69例、37例、15例、52例……1月17日,安阳创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94例的新高。
新增确诊病例高位波动,呈多点散发、病例多发,安阳防控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面对来势汹汹、所知甚少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安阳能抗住疫情的底气、信心、勇气来自哪里?
来自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到安阳现场指导工作。安阳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合指挥部,并建立健全扁平化指挥机制。
核酸检测组、流调溯源组、隔离点转运组、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组等13个工作组,规范高效地开展封控、流调、检测、隔离、转运等工作,与病毒赛跑。
阻击奥密克戎,实施严格的社会面管控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也是安阳跑赢病毒的必由之路。
1月10日,安阳市连夜发布了《暂停人员流动配合全员核酸》的通告,学生停课、店铺歇业。
1月16日,安阳发布紧急通告,要求“足不出户、车不上路、店不经营”。
1月19日,安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又紧急发布通告,进一步严格社区封控管控。
事实证明,只有做好社会面精准分级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人群聚集,才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外溢,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精准流调、封控隔离、核酸检测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举措。安阳疾控、公安部门组织约400人的流调队伍,在汤阴县、文峰区等重点区域迅速流调排查;30000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星夜出征,奔赴遍布城乡的核酸采样点进行采样。
基层防疫人手不够怎么办?在安阳市委统一调度下,300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近1.6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9万余名志愿者在经过线上培训后有序参与到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汇聚起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城市按下“暂停键”,生活保障不停歇。
群众就医要有保障。安阳市通过分区分类、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的方法,合理调配全市医疗资源,做好常规诊疗、急危重症诊疗及特殊人群诊疗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
同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市、县两级应急助产机构,确保孕产妇就医。单纯慢性病人需购药者,由社区(村)工作人员联系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其提供药品配送服务。
1月10日,汤阴县第一个“抗疫宝宝”平安诞生;1月16日,“黄码”定点医院——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也迎来了首个新生宝宝。
物资供应不断档。1月12日,安阳市紧急启动3个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和1个应急物资运输中转中心。打消外地货车司机对安阳疫情的顾虑,让他们下得来、上得去、时间短、少接触、不变码,确保安阳市物资运输渠道畅通,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群众生活少影响。在各级商务部门指导下,保供企业在减少人员聚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批市场-社区”“便利店(社区菜店)-社区-居民”直通车,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送得到”。
疫情当前,信息通畅也是重要的抗疫渠道。截至2月3日,安阳共召开了18场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发布最新疫情防控举措,消除群众恐慌情绪。
有媒体还制作了甲骨文创意海报,将成语、甲骨文和抗疫场景相结合,通过单字解读和画面创意,传递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信念。
同时,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安阳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利用信息平台,开通“疫”键求助通道,成立解决问题工作专班,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作为“救火队长”,头发已经花白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穆为民坐镇安阳,统筹指挥。在疫情防控最“吃紧”时,晚上八点钟开始召开的调度会,结束时已过深夜十二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安阳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相较于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性和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防控难度也更大。”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专家韩俊峰说。
在此之前,河南已经陆续有6地发现疫情,其中郑州、许昌较为严重。安阳市发现疫情时,该市支援郑州的核酸检测人员尚未返回。突然遭遇奥密克戎变异株,安阳出现核酸检测能力和相关物资短缺等问题。
安阳告急,十万火急!
疫情防控前期,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安阳自有核酸检测能力约每日4万管,加上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日12万管的检测储能,仍远远不足以支撑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专家测算,安阳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检测能力至少需达每日60万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阳疫情,第一时间在安阳成立了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专家组成的联合指挥体系。
1月9日凌晨,第一套“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到达安阳;1月10日,湖南省防疫检测力量携带六台检测方舱实验室、两套气膜实验室和配套检测设备紧急驰援安阳;1月11日19时,位于安阳文体中心的第一个气膜实验室已准备就绪开始检测样本;1月16日晚,11个兰盾号移动PCR方舱实验室从西安运抵汤阴县……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按照重点区域人群单管单采、其他区域人员混合采样的办法,安阳的核酸检测效率大大提升,基本可实现日采日检。
流调力量不足,是安阳面临的第二个短板。疫情发生以来,来自郑州、洛阳、商丘等地的400多名疾控流调人员火速集结,紧急驰援安阳。
1月20日凌晨,商丘援安流调队员杨广运写给前线战友的一封信令人动容。拨开迷雾,唤醒记忆,重组轨迹……这些疾控尖兵用一个个不眠不休的深夜,理清了一条条复杂的病毒传播链条,为科学管控传染源,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扩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连续几天降雪让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银装素裹。1月25日上午,安阳首批两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治愈出院,他们被转运至安阳甲骨文康养家园接受康复观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余祖江说,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等进行治疗,患者喝了中药以后症状改善明显。目前,住院患者病情稳定,暂未出现重症病例。
集中隔离场所不足是安阳面临的又一个短板。1月16日,为了更好安置确诊病例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安阳市紧急开建5000套隔离方舱。1月20日,首批3120套隔离方舱基本建成,可以满足2000名隔离人员和1000余名工作人员使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祖国这个坚强的后盾,安阳补上了短板,“跑赢”了病毒。
此轮安阳疫情中,育才学校学生的状况牵动着无数人的心。1月12日晚,网上一条名为《育才学校老师隔空比心,喊话被隔离学生》的视频火了。身着防护服的苗苗老师在学生们隔离的楼道内来回巡视,一边叮嘱大家按时吃饭、锻炼身体,一边隔空给学生们“比心”喊话:“苗苗老师爱你们!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我们一起加油!我们一定会出去回家过年!”
语气坚定,脚步轻快。我们不禁想起,3000年前,同一片土地上,能征善战的女将军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多名将士出征作战时,也是这样的义无反顾,巾帼不让须眉!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份份摁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被口罩勒出印痕的年轻面孔,一对对冲在一线的“夫妻档”“父子兵”……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我跟社区主任一起,挨家挨户为困难居民分发生活物资,扛着一袋袋沉甸甸的蔬菜,搬到居民家里时,虽然很累,但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露出温暖笑容时,我瞬间明白了大爱无疆的真正含义。”
这是安阳籍大学生陈思霖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信中的深情告白,感动了一座城。陈思霖的父亲刚刚去世20多天,他报名在父亲生前工作的地方做一名社区志愿者,在防疫卡点执勤,寒风里带头铲雪、清雪,协助医护人员入户采样,再累再苦都咬牙坚持,半个多月的历练让他迅速成长。
1月21日,安阳邂逅了2022年第一场雪,医务人员、交警、志愿者和下沉干部依然坚守一线,伫立在风雪中,共同筑起抗疫防线。
1月23日,也是在风雪中,在护送医护人员入村采样返程途中,因坡陡路滑,汤阴县宜沟镇谷垛村的村干部推车助力,一路走走停停,10余公里积雪路段竟然走了几个小时。
还是在风雪中,一张身穿隔离服,戴着口罩、写着安阳加油的雪人图片在安阳人的朋友圈里接力转发。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疫情突袭安阳,大雪席卷安阳,都压不垮安阳人的斗志。
1月25日,农历小年。安阳为仍处于封控区、隔离点的群众准备了新春“大礼包”。一箱箱装满蔬菜、面条的礼物“盲盒”,换来朋友圈一波又一波“怒赞”,居家隔离的市民合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安阳加油”的声音此起彼伏。
全民战“疫”,温暖了这座古城!
在按下“暂停键”半个多月后,城市的烟火气正慢慢回归,它藏在街头巷尾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里,藏在农贸市场滴着露珠的蔬菜里,藏在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年货里……
(来源:安阳融媒)